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6年6月13
星期一 第645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稻香村”里品味乡愁 向往洱海 炼铁的鸣蝉 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云瑞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公告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稻香村”里品味乡愁

□ 作者 王榆柏 2016 年 06 月 13 日 星期一 阅读:35

当我散步到稻香村的时候,天降瓢泼大雨,大雨阻隔我的行程,却给我留足了审视自然和过往的空间。在万亩水稻包裹的稻香村阁楼张望,烟雨空濛,绿意盎然,感觉生命从来没有这样舒畅清新。

古镇喜洲北,环海路与大丽路之间,上千亩的水稻田环绕的沙坝荒埂,被打理美化,植入杨梅冬桃,栽上花草蔬菜,林间鸡飞鹅叫,栅内狗吠羊哞,数间茅舍,树木成排,小池流水,花落鱼闲。春看花海,菜嫩鸡肥;冬摘冬桃,萝卜香脆;初夏则万倾碧禾盈眼,飞鸥款款,一片蛙声;深秋则遍野金黄,谷穗沉沉,稻米飘香。在这里,孩子们采果摘菜,钓鱼喂鸡,体验纯粹的农家趣味。四季闲适,老少咸宜。这就是喜洲的“稻香村”。

稻香村的主人,排行老八,和我有入堂拜母出殡穿麻的铁杆交情。这种交情,两个家庭交织成一片,不是亲戚胜似亲戚。作为他们家编外“老九”,我常常想起他的已在天堂的母亲:一脸慈祥地看着我俩狼吞虎咽的吃相。有她的慈爱作为垫底,我在喜洲七年清苦的读书岁月,有了很多的暖意。我也常常感念他的哥姐们,有他们关爱的笼罩,我人生的路途就多几分气定神闲。他和我,不拘束,情很浓,“稻香村”的樱桃熟了,杨梅熟了,先打电话给我,“稻香村”宰羊杀猪,也总不忘记叫我……他和我,平时少见面,话也不多说。此刻,在雨中,在阁楼的阳台,我们就这样在审视他倾注心血办起的农庄。

时值六月,已插下一个月的稻苗,刚稳住根,准备横长嫩茎。嫩绿的茎叶,簌簌地在雨中辗转呢喃。雨滴明晃晃地飞转,激起水花来不及散开漪涟,顿时又被急促的雨滴冲散。禾叶蒙了一层细细的白色水雾。一切噪音都被雨水打湿、削弱,磁磁的雨中,水稻拔节的声音仿佛在耳畔蔓延,这声音比乐曲好听,比快乐还开心。远处,烟雨中的古镇,依稀有些轮廓。

“稻香村”是我给取的名。“稻香村”三个字,不仅先惑我心,而且实获我心。我最美妙的中学时光,是在喜洲度过。五台中学被一片片绿稻田包裹,不论是清晨,还是傍晚,田埂上,来来回回,书声琅琅,细碎的露珠打湿裤脚,风中的稻香越来越浓。那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岁月,便和那样一片幽幽盈盈的绿色稻田,永恒地定格在记忆深处,不可置信地侵占我的梦海。鹭鸶款款,稻香飘扬,那一片抹不去的梦景,那一片清凉而又诗意的梦景,依然会有种不可置信的感觉。所以,一年前,老八问我该注册个什么名字的时候,我仿佛躬立在水光恍晃的稻田里,四周是大大小小的稻田,嫩幽片连着片,盈满水接着天,禾苗摇曳,鹭影婆娑,于是,我几乎是不假思索,呼啦一声叫出“稻花香”。

休闲的小型农庄,如一片绿莹莹的叶子,镶嵌在环海路西,给喜洲古镇注入了一份闲适和优雅。工业文明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隔断人与田野村庄的联系。在钢筋水泥丛林里压抑久了,忙碌累了,便该来到田园乡野,感受鸡鸣狗吠,袅袅炊烟。“稻香村”的存在,满足了人们对农耕模式的诗意缅怀,以及品味乡愁。

雨中传来此起彼伏的蛙声,渲染他和我凝滞如风烛残年的宁静,那些风夹杂着雨,以一份深敛的优雅丰润。在我的凝视中延伸,放大,拓为无限的阡陌、无穷的盈绿,一袭袭稻浪在我的脑海中跌宕起伏,一帧帧美妙岁月嵌入到我的脑际。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