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洱大地的青山绿水间孕育着勃勃生机,海东新区的隆隆机声奏响跨越发展新乐章。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致富途径日益宽广,生活丰富充裕,各种住房宽敞舒适,出行方式方便快捷,医疗养老保障无忧……在迎接市第九次党代会召开的日子里,细细思量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累累硕果、生活的喜人变化,我市各族人民充满自豪的喜悦油然而生,人们在温暖、舒适中享受着生活的惬意,一个个绽放的笑脸洋溢着满足和幸福。
抓党建、求发展、谋富裕、思进取、促和谐……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营造团结实干、奋发进取的良好环境,全市上下形成了精诚团结、凝心聚力、求实奋进的浓厚氛围。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紧紧围绕以“两保护、两开发”为核心的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目标,按照“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文教兴市、创新活市、和谐稳市”的发展思路,迈出激昂奋进、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脚步,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改革创新稳步推进、社会民生全面发展,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产业强市
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户、省级技术中心8个,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32户……立足资源优势,我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狠抓经济质量和效益,产业建设蓬勃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37.98亿元,是2010年的1.86倍,年均增长12.07%,人均生产总值达50801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2.77亿元,是2010年的2.64倍,年均增长21.42%。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原特色农业快速发展,旅游与文化、生态、农业融合发展取得突破,接待海内外游客、旅游社会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8.68%、11.75%。
绿色发展
生态建设卓有成效
每天清晨和傍晚,市民们都会到公园、西洱河边休闲散步、锻炼身体,呼吸清新空气,放松身心,其乐融融。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保护好洱海,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的叮嘱,我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源头上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空间逐步形成。全面实施洱海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洱海保护“2333”行动计划、“四治一网”综合治理工程和“三清洁”工作,新建污水处理厂6座、村落污水处理系统42座、垃圾中转站10座,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95%、99.6%和100%。启动北干渠和环湖截污PPP项目建设,完成生态湿地修复1.54万亩,治理河道31公里,洱海水质稳定保持Ⅲ类,有30个月达到Ⅱ类。全面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控,苍山成功申报为世界地质公园,新增营造林19.45万亩,退耕还林4.13万亩,建成省级生态乡镇8个,国家园林城市成功创建。
规划引领
城乡统筹扎实推进
漫步我市乡村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的道路,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生机盎然的绿树鲜花,让人赏心悦目。五年来,我市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完成《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大理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等规划编制,实施了海绵城市规划、棚户区改造规划、村庄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多规合一”试点扎实推进。建成自来水厂6个、城乡供水管网285.36公里、排水管网602公里、天然气管网32公里。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41.3平方公里扩大到59.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6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39平方米以上。全面完成城乡电网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43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1589公里,实现100%自然村通公路目标。全力打造美丽乡村215个,我市被认定为省级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市。海东新城建设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9个,82个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