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6年5月16
星期一 第626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月街印象 赵垿 行书 对联·清末 拾静沙溪 每天喝水加上5种“料”益处更多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月街印象

□ 作者 李文义 2016 年 05 月 16 日 星期一 阅读:15

在人间四月天最美好的季节,大理迎来了三月街民族节规模空前的盛会。追溯悠远的历史长河,月街印象源于充满诗意色彩的浪漫传说,源于佛教传入南诏本土浓郁的观音文化,源于唐代至今世代延续并不断发展的月街文化,它穿越一千三百多年茫茫的时空,于岁月的深处静静守候与不断轮回,与你邂逅直至永远。

“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这便是月街文化的传奇,更是民族文化的信仰!

走进三月街,就走进了洱海边上年轻的白族渔夫阿善与龙王小女阿香浪漫动人的传说。故事的开端总是充满着诗化的浪漫。在月上打鱼的阿善以三弦、渔歌打动了阿香而迎来美好的爱情。三月十五月圆之夜,正是月亮里赶集的日子,各路神仙都到月宫中去买东西。阿香变成小黄龙驮着阿善去月宫赶集,与嫦娥、吴刚一起游览了大青树下热闹的月亮街,他们回到村里将所见场景告诉乡邻,大家模仿月亮街于苍山脚下种起三株大青树,定三月十五在大青树周围摆摊设点以供四乡八寨的人前来赶集。这便是三月街最古老的传说。月亮街、大青树、繁华的街市、熙攘的人群,常常萦绕于我的脑际,构成三月街最富于神奇的想象和诗意的印象画卷,试想借着皎洁的月光赶三月街,宛若已进入天上的街市,美妙无比。

走进三月街,就走进了苍洱大地上盛行的佛教文化的世界里,三月街的由来与大理本土浓郁的观音文化息息相关。远在唐代南诏国时期,伴随佛教的传入,南诏白族先民对佛教传说中的观音菩萨十分崇拜。相传貌慈心善、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制服了盘踞大理的恶魔罗刹,为报答观音菩萨的功德,“年年三月十五日,众皆聚焦,以蔬食祭之,名曰祭观音处。后人于此交易,传为祭观音街。”此外,在大理民间关于三月街还有“赶月街,熙熙攘攘的人群热闹非凡,可以镇住恶魔罗刹”、“赶赶三月街,买点东西吃吃,可以消除病痛”的说法,民俗淳厚,可见一斑。回望历史,朝代累更,而此市不变,至日烧香,四方闻风,各以货来。

走进三月街,就走进了月街文化的盛宴,源于唐代至今世代延续并不断发展的大理三月街这千年不衰的盛会、万民欢聚的佳节,穿越历史的时空,点滴诠释并见证着一千三百多年来每一个朝代的兴盛。它古朴别致,风韵永存,大理三月街已经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我穿过写着“三月街”三个大字的牌坊,轻轻地踏上月街时,心头涌动着经典的老电影《五朵金花》里和三月街有关的场景与画面,耳畔依旧回荡着白族民歌熟悉的旋律:“一年一回三月街,四面八方有人来,各族人民齐欢唱,赛马唱歌做买卖。”此情此景,是多么地亲切与令人眷恋,禁不住于茫茫人海中去寻觅剑川阿鹏俊秀轻灵的身影与金花善良美丽的背影;驻足赛马场,遥想的思绪常常会忆起剑川阿鹏英姿勃发的风采、赛马时精湛的技艺,阿鹏与金花美丽绝伦的爱情故事,就是从这个三月街的赛马场开始的。

大树底下好乘凉,郁郁葱葱的大青树下,能歌善舞的白族男女对歌的情景,又自成三月街一道迷人的风景,悠扬动听的歌声飘荡在月街上空,缭绕不散。

漫步月街,心怀好奇,走走停停,看看想想,开阔视野的同时增长了见识。

就让我在这人间四月天最美好的季节,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尽览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肤色的商贾所带来的琳琅满目的商货;近距离感受大理本地的土特产及地方饮食;乐享永平黄焖鸡所带来的味觉享受;倚着蓊蓊郁郁的大青树,沉浸在白族男女悠扬动听的爱情绝唱中,陶醉于月街亘古美好的印象里……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