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6年5月10
星期二 第622期

大理时讯清碧溪 蓑衣之美 洋 芋 思 茶

第4版:清碧溪 PDF原版PDF下载

蓑衣之美

□ 作者 钱续坤 2016 年 05 月 10 日 星期二 阅读:18

空濛的原野深处,一道闪电的亮光倏然划过,于是花针般的细雨,伴着杨柳风连绵而下;于是嫩绿苍翠的麦苗,开始努力地向上拔节;在这氤氲着诗情画意的背景里,一位中年汉子,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左手牵着牛绳,右手高举牛鞭,正在田间辛勤地耕耘……这是一次参观画展时,无意中见到的一幅画作。

画家果然是别具匠心,用普通的画笔和多彩的颜料,把一度普通真实的农耕生活,再现到了两尺见方的宣纸之上。在这幅画中,尽管蓑衣仅仅只有廖廖的几笔,却吸引着我长久地驻足凝视,毕竟这毫不起眼的农家物什在乡间再也难觅了,毕竟在这蓑衣的身上还维系着我的家园情结与故土情怀。难怪散文家汪维伦说:“记忆这东西就是这么不可理喻。它总喜欢让那些储存在脑海中的老镜头,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不由而然地涌现,让你思想毫无准备地去面对和接纳它。”显然,有关蓑衣的点滴记忆,会拨弄心灵深处的那根情弦,让我为之怀念,为之流连,为之眷恋。

我的故乡并不位于真正意义上的江南,但是其地形特征与气候条件都与江南极其相似,这就决定了蓑衣与斗笠、草鞋等将融为一体,在我童年和少年时代,成为雨季里的主角。事实上,与蓑衣最有感情的要数农夫村妇了,因为“两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的场景,在那个以农业为主的年代并非个例,可是农时不等人呀,即使风雨交加,即使电闪雷鸣,也得“秋千旗下一春忙”,“才了蚕桑又插田”,故而这简朴实用的老式雨具,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便有了用武之地。特别是在乍暖还寒的插秧时节,身背蓑衣在田间来回穿梭,既轻爽舒服,又保暖御寒。人站起来行走,那蓑衣就像是一面稳稳行进的风帆;人俯下身劳作,那蓑衣仿佛一只张开双翼的大鸟。晶莹的水珠凝聚在棕色的蓑衣之上,有如闪着光泽的细密水银在聚集,在滚动,在交汇,然后形成豆大的一滴,“叭嗒”一声掉在已经耘好的稻田之中,那溅起的水花会荡起微微的涟漪,与那摇曳着绿色身姿的秧苗,构成韵味十足的春忙表情。一旦天晴或者身子乏了,还可随手将蓑衣铺在地上,或坐或躺,歇息一番,那种干爽舒适的感觉,或许比“归来饭饱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还要惬意几分,同时也不失为阡陌田野上一道悠闲自得的别样风景。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穿着蓑衣在风雨中出没的,还有怡然自得的牧童。这牧童可不是杜牧诗中“遥指杏花村”的那位,也非雷震诗中“归去横牛背”的那位,而是“短笛无腔信口吹”的我自己。老牛此刻俨然成了能懂音律的知音,它时而低头啃食青草,时而仰头摇耳远望,长尾巴一甩一甩的,那水珠甩在蓑衣之上,似有呢喃的声音在轻轻地叩击;有时也甩到我稚嫩的脸上,感觉湿湿的,滑滑的,凉凉的。但我并不会因此而恼火,因为温驯的老牛,是这方天地里最为灵动的意象,它的一举一动全是下意识的行为,不存在任何的排斥与恶意。

其实,在这细雨绵绵、青草茵茵的意境里,放牧所带的物品除了蓑衣和短笛之外,当然还可以带上细长的钓竿,像唐代诗人张志和那样,选择一方池塘或者一条沟渠,体验一下“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雅致与情趣了。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吧,那钓童之意当然也不在鱼了,那时我最感兴趣的问题便是:蓑衣怎么会是绿色的?因为家乡的蓑衣大多由棕树上的包皮缝制而成,棕皮一般呈金黄色,用久了则会变成棕黑色或黑褐色。那么最好的解释可能这样会自圆自说一些:当时的蓑衣和斗笠一样,所需的原材料都是新鲜的竹叶,如此,新做的蓑衣自然是绿色的了。否则,北宋词家苏东坡怎么也说:“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元朝诗人蔡松年亦吟:“我有一峰明秀,尚恋三升春酒,辜负绿蓑衣”呢?倒是“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其身上的蓑衣经过日晒雨淋,风吹雨打,也许早已变了颜色,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背景交相辉映,将无限的禅机融入到了空荡和苍茫之中……

一蓑烟雨。一畦耕景。我很庆幸自己在这幅画作面前,还能从记忆的长河中打捞一些美的记忆,还能在蓑衣的古典意象里获得一些美的享受。此时的蓑衣,已经张开了虚玄的羽翼,在我的精神世界里永远那么楚楚动人,永远那么洒脱飘逸……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