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互关心;相濡沫,敬如宾;邻帮邻,胜远亲……”走进大理镇龙龛村委会龙下登村,在感受特色鲜明的民族特色旅游村寨魅力的同时,不时可见白墙上精心描绘的村民守则、治家格言等宣传画、宣传语,格外醒目;村民家门口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表彰牌一尘不染,显示着主人对这份荣誉的珍视。
“由于我们兄弟姊妹比较团结,邻里相处融洽,与村民和和气气,我们家被评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我们很高兴,以后会更努力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村民李涯经营着一个餐馆,每天闲暇时兄弟姊妹会主动过来帮忙。他说,兄弟姊妹和谐融洽,邻里和睦相处,村民团结互助,大家做事也更顺心了。
“我们村村民98%都是白族,也有傣族、哈尼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村民们相处和谐,不论哪家有事,大家都互相帮忙。2014年结合云南省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10户村民被镇里评选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龙下登村村民理事会副理事长张琦介绍,龙下登村探索民主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构建和谐社会,成立了大理州第一家村民自治组织“龙下登理事会”,逐步实现“村民的事村民办”,召开户长大会通过了村规民约,建立了卫生保洁、建设规划许可等长效机制。“村民自治理事会成立以来,在宣传规划建设、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遇到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理事会积极参与调解。近年来,村里未发生治安事件和大的纠纷,实现村与村、户与户、邻里之间团结互助、和谐相处。”张琦说,特别是针对近年来外地客商和旅游者的增加,龙下登村加大宣传,让广大村民和客商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村里呈现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龙下登村是洱海西典型的白族传统古村落,浓郁的白族村域文化、独特的海滨景观构成龙下登村独特的旅游魅力。近年来以市级新农村建设、云南省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大理州美丽乡村样板村建设等项目为契机,龙下登村先后投入3600多万元,实施了龙龛古渡及风花雪月广场、海宴庵古戏台恢复重建、兴建天镜海月壁、村落污水收集管网等工程,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努力建设“环境优美、文化浓郁、产业发展、社会和谐”的海滨民俗文化旅游村。“得益于云南省民族特色旅游村寨等项目建设,我们着力挖掘村庄特色资源,合理引导村庄建设布局及产业发展方向,优化乡村生活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了外来客商的投资建设信心。今年还进行国务院公布第二批传统村落保护。由于交通和生态整体环境的改善,乡村旅游迅猛发展,现从事乡村旅游的户数达50多户,从业人员超过300多人。”龙龛村党总支副书记张瑞超告诉记者,同时龙下登村将民族团结示范村、村村通工程等项目整合,带领群众积极参与到发展产业、公益事业等建设中,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发展特色旅游,促进民族团结和谐。
“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过程中,龙下登村还成立旅游产业协会,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主线,引导客栈、餐馆经营户自觉参与旅游市场建设管理,增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努力使龙下登民族特色旅游村寨成为大理旅游的名片、团结和谐的示范、展现美丽大理的窗口。”张瑞超介绍,目前龙下登村村民1200人,建客栈及旅游外来人口每天平均400人,为全面提升旅游发展环境,龙下登村努力提升绿化美化亮化和环境整治等工作,以共同团结进步为目标,发动各方力量,形成全民积极参与建设新格局。村民个人投资建设客栈餐饮、农家乐9000万元,外地客商投入4000万元,村民出工出力义务劳动3680工日,进行修路填方、水利设施建设、公共资源管理。村民捐资254万元用于道路、寺庙改造,外来客栈捐资30万元用于电网入地改造。通过民族特色旅游村寨等项目建设,村里接待人数从110人提高到500人,客栈接待人数从220人提高到1200人,一个文化深厚、产业突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民主、保障健全、社会和谐的美丽乡村呈现在眼前。
在今后发展中,龙下登村将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激发各方活力,科学编制建设规划,抓好海西保护、洱海保护等工作,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人居环境、自然生态、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及农民素质全面提升,努力建设成为“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
记者 陈曙娟 摄影报道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