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理民国时期的门楼
4、村落口门楼 村落口门楼是进入村子的总入口,从大理现存的门楼来看多数建于民国。其建筑形式多为土木、土石结构的阁楼式建筑,在大理坝子主要作为村落门面的标志,在山区和半山区不但作为村落的标志,还是防范土匪进村的防御性建筑。代表性的有:(1)正义门。正义门位于大理市喜洲镇村西口,始建于民国,为坐东向西,土木结构的两层阁门楼,是进入喜洲的主要通道。门楼一层为麻石座基,土坯墙体抹白色石灰,拱顶券门,卵石地面,二层为歇山顶土红色木质阁楼,楼下为入口通道,北墙设有石砌楼梯,四四方方,犹如一座小小城门。21世纪初重修正义门,将卵石地面改铺为石板地面。(2)都天阁门楼。都天阁门楼位于大理市大理镇小邑庄,始建于民国,为坐南向北,土木结构的两层阁门楼,是进入小邑庄的主要通道。门楼为歇山顶,中间塑有宝葫芦,东西两角塑有鱼龙,檐口为大理青石板材,上层阁楼供奉神像,下层为入口通道,券门头上有花鸟画,是一座典型的青瓦白墙,白族彩绘图案的白族村落口门楼建筑。(3)宝林阁门楼。宝林阁门楼位于大理市下关宝林村,始建于民国,为坐西向东,土木结构的两层阁楼式碉楼,是进入宝林村的主要通道。由于宝林村地处苍山斜阳峰麓,离当时下关城区较远,民国时期,战事不断,社会不安定,多匪患,为保全村安全,在村落口唯一进村的山路建盖了这座碉楼,碉楼为上下两层,上层正面为土坯厚墙上抹白石灰,全封闭仅设枪眼,后面为有木门窗的阁楼,下层为垒石墙基的入口通道,券门头上镶嵌有“宝林阁”三字门匾,碉楼前东北角有一粗大的大青树,使碉楼既是村落的标志入口,也是防御性建筑。该碉楼于2006年拆除,重建为现代建筑材料的阁楼。 (待续)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