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被大理人民誉为“母亲湖”。在千百年的时光里,洱海用她清澈洁净的湖水滋养着四季如春的大理,沿湖各族群众在这里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然而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大理人视作“母亲湖”的洱海也遭遇了和其他的淡水湖泊一样的环境问题……
一定要保护好洱海。去年1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洱海边的湾桥镇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态保护情况,他同当地干部合影后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他说:“我是第一次来大理,从小就知道苍山洱海,很向往。看到你们的生活,我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他叮嘱大家:“云南有很好的生态环境,一定要珍惜,不能在我们手里受到破坏。”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和谆谆教导,为我们大理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保护洱海、干事创业、建设美丽幸福家园带来了新的正能量。
全国著名艺术家、台湾旅美画家韩湘宁先生一家人定居在大理才村,每年有长达10个月的时间在大理度过,是一个海外移居过来的“新云南大理人”。2011年他在临海建起的“而居当代美术馆”,这7个字,又分别出自夏阳、岳敏君、谢德庆、方力钧、叶永青、韩湘宁、唐志冈7位当代艺术家之手。我在他家一起喝茶闲聊时,他自豪地说:“我常常自夸,我住在洱海边,它真是有地中海的那种味道,时间长了,照理一个地方看久了会腻掉,但我没有看腻掉,还是非常喜欢洱海,所以我就更有义务、更有想法呼吁大家来保护洱海。”
海东镇波许村,年逾八旬的老党员杨来保于2004年回到波许村养老后,就义务承担起了清扫本村主要巷道和垃圾的责任。没有补助,工具就自己出钱买,每天早晚都干上几个小时,十多年如一日,无论刮风或者是下雨从不间断。洱海西岸的滩地管理员杜子军,每天划着保洁船在为洱海“洁面”,清理死亡水草、水葫芦和漂浮物是他的工作,他每天都能清理出3船近2吨多的海面漂浮物。目前,大理市有垃圾收集员、滩地管理员、河道管理员共900多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保护洱海,也以身示范宣传着洱海保护的理念。
从天津来在大理古城定居的郑文骅先生做客栈生意,他说:“作为一个环境的参与者,无论你是土生土长在这里的居民,还是我们从外地来的人,都希望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为洱海保护多做一些自己的贡献。”
2003年,被洱海世代养育的大理市打响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洱海保卫战”,“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成为了每一个大理人的自觉行为。在“十一五”期间,大理市着力实施洱海保护“六大工程”,“循法自然、科学规划、全面控污、行政问责、全民参与”的洱海保护治理经验被树为我国湖泊保护治理的一面旗帜,于2008年被国家环保部向全国推广。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大理市在巩固洱海保护“河段长”责任制、洱海保护月挂钩责任制及“三清洁”活动成果的基础上,为实现洱海流域入湖河道、沟渠、村庄、库塘、滩地、道路环境治理责任全覆盖,制定出台了《大理市洱海保护网格化管理责任实施方案》,将洱海保护治理责任全方位细化分解到全市10个乡镇、2个办事处、103个村委会、31个社区、451个自然村、29条重点入湖河流、300多条入湖沟渠。其中,纵向建立和完善以州、市领导直接挂钩乡(镇)、办事处,市级领导为河长,流域乡(镇)、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为段长,村(居)委会总支书记、主任和村民小组长为片长,“三员”(河道管理员、滩地协管员、垃圾收集员)、土地规划专管员、环保设施专管员、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责任人、环村林管护员等为直接责任人,挂钩部门为协管单位的网格化责任体系;横向重点以入湖河道、沟渠、村庄及道路环境、村庄规划建设、滩地、湿地、林地、农田、环保设施、生产经营、养殖加工、客栈餐饮服务的单位和个人等为管理内容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同时,大理市委出台了《关于在洱海保护治理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大理州委宣传部、大理市委宣传部联合制作了多副户外宣传标语和宣传展板,加大保护洱海宣传力度。从2015年5月7日起,大理市委宣传部和大理市报社在《大理时讯》上举办“洱海保护大家谈”有奖征文活动,在全市营造了全民关心、参与洱海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的良好社会氛围。市委组织部结合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洱海流域综合整治网格化及“三清洁”活动,与大理市电视台共同拍摄了《洱海之滨党旗红》《为有源头清水来》《总书记来到我们村》《老人与海》《为了“母亲湖”的微笑》等多部洱海保护党建专题片,通过传递洱海保护正能量,全市36100多名党员和60多万各民族群众都积极投身到洱海保护工作中。
保护洱海,人人有责,人人行动。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