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6年1月28
星期四 第556期

大理时讯时政要闻 以习总书记视察大理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 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1版:时政要闻 PDF原版PDF下载

以习总书记视察大理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 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中共大理市委八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孔贵华

2016 年 01 月 28 日 星期四 阅读:17

同志们:

这次全会,是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大理一周年之际、在两个五年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州委七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总结回顾2015年和“十二五”发展成绩,研究部署“十三五”和2016年工作,审议通过《中共大理市委关于制定大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研究《大理市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规划(2016—2020年)》,动员全市更加自觉地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引领,转变发展理念,提振信心士气,坚持改革创新,强化实干担当,努力开创“十三五”发展新局面,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现在,我受市委常委会委托,向全委会作工作报告。

 一、2015年工作回顾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我市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生态保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巨大压力,在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紧紧抓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和视察大理的重大历史机遇,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四个全面”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千方百计稳增长,改革攻坚破难题,专项整治保生态,改善民生促和谐,从严治党聚合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绩。

一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市跨越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去年1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首次离京就选择到云南、到大理考察,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跨越发展带来了宝贵机遇、注入了强大动力。市委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开展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基层巡回宣讲、大规模专题培训等方式,推动学习贯彻不断引向深入。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苍洱大地已经深入人心,总书记视察点古生村可观可感的变化,洱海保护治理的工作措施和实际成效,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氛围,得到了中办督查组和省州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通过深入学习、广泛宣传、认真贯彻,全市上下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保护与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信心更加坚定。

一年来,我们努力克服困难稳增长,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面对经济下行、房地产下滑、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产业发展缺乏新的增长点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市委坚持多措并举稳增长,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预计完成生产总值334.21亿元,增长8.5%;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19亿元,增长6.02%。及时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2000万元,千方百计筹融资28亿元,大理第六水厂等36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82.77亿元,增长5.68%。成功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9个,协议总投资450.19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32.19亿元,增长8.2%。加快14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7亿元,增长4.7%。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6.5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完成农业总产值45.7亿元,增长8.8%。狠抓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希尔顿等高端酒店投入运营,大理古城5A级景区创建稳步推进,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28万人次,增长12%,实现旅游总收入163.03亿元,增长20.7%。积极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服务业,城乡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4.54亿元,增长10.6%。

一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嘱托和省委李纪恒书记“在六个方面下硬功夫”的要求,铁腕开展综合整治,洱海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按照州委、州政府依法治湖、工程治湖、科学治湖、全民治湖和网格化管理“四治一网”的总体部署,全面打响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突出“两污”整治,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42件,封堵排污口648个,扎实推进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示范市建设,持续开展“三清洁”活动,统一清运处理城乡垃圾23.9万吨,比上年增加4.3万吨。突出违章建筑整治,依法叫停审查全市452个自然村、7431户农村在建房屋,依法拆除违章建筑484户。突出无序经营秩序整治,排查整治环洱海客栈、餐饮经营户5488户,进一步规范经营户排污行为,新增服务业税收2079万元。突出交通和消防隐患整治,取缔各类违章船只1153艘,全面排查整改客栈、酒吧等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洱海周边无序发展乱象得到有效遏制,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启动实施环湖截污PPP项目和城乡统筹供水工程,北干渠综合管网开工建设,完成新建多塘系统81个,建设生态湿地5637亩,市第一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投入营运,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新增7.5万立方。严格执行《洱海海西保护条例》,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农业面源污染减控成效明显,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洱海水质总体保持Ⅲ类,6个月达到Ⅱ类。全面加强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苍山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一年来,我们着力统筹城乡发展,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坚持把规划摆在事关全局发展的重要位置,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多规合一”试点扎实推进,全面启动西洱河至金梭岛文化景观规划、洱海东北部片区规划、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开展148个村庄规划修编,规划信息数据库和下关城区三维数字沙盘建成投入使用,全域规划覆盖率进一步提升。有序推进下关旧城区改建,交通解堵“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龙溪大桥、小花园人行天桥等项目完工投入使用,龙山隧道、凤鸣立交等21个市政项目启动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创建通过住建部考评,城市品质稳步提升。海东新城建设全面提速,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9个,82个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市行政中心完工入驻。国道320线境内段提升改造、170公里农村公路攻坚工程进展顺利,三哨水库改扩建项目完工试运行。有效整合建设资金2.4亿元,高位推进17个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建设,完成130多个新农村建设项目,惠及农户5500多户,受益群众达2.3万人。

一年来,我们奋力抢抓改革试点机遇,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坚持以8个国家级、7个省级改革试点为抓手,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年度170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深入推进,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143项,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政府服务效能有效提升。稳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智慧大理”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投融资机制不断完善,争取各项政策性贷款34.55亿元。深入推动财税体制改革,环洱海服务业税收整治成效明显,古城维护费全面开征,“营改增”试点成果巩固扩大。加快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成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8.87万宗,宅基地适应性调整和“空心村”整治顺利推进。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登记,搭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下关镇荷花村、银桥镇阳波村、凤仪镇千户营村试点工作成效明显。着力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大力培育和支持小微民营金融机构健康发展,“三权三证”抵押贷款惠及面持续扩大。不断深化民主法制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自然村村民自治试点有序开展,加强综治信息平台管理运用,广泛开展法律援助和社会救助,受援群众满意度达100%。

一年来,我们倾心尽力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委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放在突出位置,紧贴民生需求,主攻民生短板。举全市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太邑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如期实施,全市111个单位和部门、4681名干部职工到村入户精准扶贫,“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实现全覆盖。加强就业和创业帮扶工作,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23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825元,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205元,增长10%。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乡镇幼儿园、海东新区中小学、大理三中、大理二中等学校建设项目扎实推进,高考成绩连续12年位列全州第一。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和健康管理学院开工建设。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楼、医技楼建成投入使用,市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有序推进,新农合参合率达98.98%,成功创建为国家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成效明显,城乡中低收入、困难群众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切实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完成大理文庙恢复重建、古城文化中心和大理摄影博物馆建设,“七彩云南”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等大型赛事成功举办,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一年来,我们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依法治市取得新成效。市委注重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带头做到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普法教育等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大理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快执法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大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和生态保护执法力度,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经济社会发展得到有力的法治保障。支持和保障司法体制改革,确保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开展社会治安严打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平安大理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注重用法治手段化解社会矛盾,依法依规办理信访案件,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有效保障了群众利益,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年来,我们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市委坚持从严要求,强化问题导向,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着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全市1300余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实现全覆盖,村(社区)干部待遇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显著增强。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干部,探索创新市管领导干部召回管理,加强干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为官不为”和“六个严禁”专项整治,约谈领导干部110人、问责53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6人。市委在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法,依法保障人大履行法律赋予的职权,积极支持政协围绕加快发展主动参政议政,全力支持“一府两院”依法开展工作,着力抓实统战、民族、宗教、侨务、老龄老干等工作,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全市上下干事创业、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

过去的一年,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州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为大理市改革发展稳定作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扎实做好2016年各项工作,为“十三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胜利收官的“十二五”,是我们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极为重要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坚持稳中求进,奋力攻坚克难,不断改革创新,全力加快以“两保护、两开发”为核心的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实践证明,过去的五年是全市上下团结奋进共谋发展,战胜困难阔步前进的五年;是市域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五年;是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明显提高的五年。

“十三五”时期,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对诸多的风险与挑战。从机遇来看,去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和视察大理,对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洱海保护治理、美丽乡村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民族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进一步提振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持续的强大动力。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重大发展战略和一系列重大政策的深入实施,国家将加大西部地区在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五网”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这对于进一步夯实大理滇西中心城市的地位,提升我们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对外开放优势将带来新的重大机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从六个方面对绿色发展做出了一系列周密部署,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为我们加强洱海流域保护治理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我市承担着“多规合一”、新型城镇化试点、农村宅基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等8项国家级和7项省级改革试点工作,将给我们在制度创新、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商贸物流、人文交流合作等方面创造先行先试的发展优势。

从挑战来看,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改革发展空间受限,产业总量不足和质量不优的问题并存,转型升级困难,重点项目推进缓慢,经济发展缺乏增量,财税增长乏力,保持经济长期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牢固。二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并存,环境资源约束加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洱海流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经接近极限,洱海保护压力巨大。三是规划水平不高,规划体系不完善,市政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拥堵问题突出,城市功能不配套,城市建设缺乏特色,民族文化保护刻不容缓,滇西中心城市建设任重道远。四是创新发展缺乏动力,深化改革任务艰巨,依法治市仍需加强,脱贫攻坚困难重重,社会维稳压力较大。五是“为官不为”和“四风”问题依然突出,办事效率低下和办事质量不高的问题并存,腐败现象时有发生,联系服务群众还有差距,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综合判断当前发展形势,全市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抢抓机遇,正视问题,沉着应对,趋利避害,奋勇争先,不断开拓跨越发展新局面。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深刻变化的发展形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州委七届八次全会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全面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突出保护与发展两大主题,重点抓生态重保护、抓产业强实力、抓城市提品质、抓“五网”打基础、抓改革增活力、抓民生促和谐,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是: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开放发展,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立足大理常年可见蓝天白云,空气优、水质清,农业发展具有“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的优势,把现代科技成果、“互联网+”等新商业模式引入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延伸,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农业服务平台,加强产销衔接,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都市型生态农业新模式。二是加快培育具有大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坚定走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发展新路子,把园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主阵地、扩大开放合作的大窗口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提高发展水平。抓紧完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围绕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机电产品、食品饮料、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大力开展规划招商、产业招商和招大引强工作,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三是加快推进旅游业大发展。坚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市投资的重点、消费的热点和开放的亮点,进一步释放旅游投资和旅游消费潜力,使旅游成为新常态下全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从战略高度重新审视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聘请国内外顶尖团队对旅游发展进行策划和规划,高水平引领旅游开发。抓好项目策划和旅游招商,努力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好企业,建设一批国际品牌连锁酒店,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重点推进喜洲、双廊等特色小镇开发提升,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村。实施餐饮、客栈规范管理,打造一批精品餐饮、精品客栈,打响大理客栈旅游和民宿旅游品牌。巩固提升A级景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精品景区建设,加大旅游产品开发。科学推进海舌、金梭岛等新兴旅游热点保护开发。四是加快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依托滇西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滇西物流、昆钢物流等商贸城项目建设,打造以凤仪、满江片区为核心的综合物流区和物流中心。鼓励房地产企业调整优化结构,加大对外营销力度,挖掘旅游度假、养生养老地产消费潜力,通过改革拆迁安置办法等措施加快消化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以推进苏宁电商滇西总部、嘉士伯(中国)啤酒销售总部项目为起点,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培育总部型企业及龙头骨干企业。着力提升会展举办水平,力争2016年三月街·民族节办出特色、办出档次,彰显白族历史文化底蕴,展示大理对外开放形象,促进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五是抓实项目前期,抢抓政策机遇。当前,我们面临诸多良好政策机遇,有扩大投资增长的政策机遇,有转变发展方式的政策机遇,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机遇,有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机遇,国家设立1.8至2.3万亿的专项建设基金,对前期工作成熟、符合支持方向的项目给予支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是把握机遇的关键。要全面推行前期工作清单制度,对“十三五”规划的每个项目从立项到落地所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都要一一列出清单,落实责任、限期办理、限期解决,建立和完善项目储备库,为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六是加大招商引资,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昆瑞对外开放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强与周边地区交流合作,强化资本引进、渠道建设、市场对接,千方百计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要围绕市场招商,针对云南市场上畅销产品的产地,主动上门招商,增强招商引资的精准性。借助企业的信息渠道、产业链条、人脉资源优势以商招商,支持引导现有企业靠大联强,深化合作,提高发展水平。依托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高水平、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医疗、商务、物流、金融、文化等对外交流服务平台,全力办好国际茶花大会等具有广泛影响的大型活动,不断开创对内对外开放新局面。

 (二)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和省州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全面落实“四治一网”。一是持续推进综合整治。按照“管住当前、消化过去、规范未来”的思路和步骤,持续加大“两污”、违章建筑、无序经营、交通和消防隐患的整治,坚决遏制洱海流域各种乱象,坚决打赢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管住当前要重拳出击,铁腕执法,露头就打,实现打早、打小、打了;消化过去要突出重点,分类施策,逐个突破,做到步步为营;规范未来要改革创新,建章立制,疏堵结合,使洱海流域的各类建设、经营活动和生产生活依法依规、规范管理成为常态。二是加快工程治湖步伐。按照“治湖先治污、治污先治源”的思路,加快推进洱海环湖截污PPP项目、北干渠、生物天然气工程试点等在建重大环保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新一轮“三退三还”、环洱海截污治污二期、主要入湖河道全面治理等一批新的重大项目。加快城乡统筹供水工程进度,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保障更多清水流入洱海,使“母亲湖”永葆生机活力。三是全力防控面源污染。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好洱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以北三江为重点的环湖生态湿地及湖滨带恢复工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研究出台支持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推广有机肥使用和测土配方施肥,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持续抓好“三清洁”,完善村庄污水管网配套,限期完成村庄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彻底解决设施运转不正常和假运转的问题。四是创新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改革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加快组建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主体功能区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洱海保护治理,加快推进洱海资源保护费提标扩面工作,探索财政补助与市场化运营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保障环保设施正常有效发挥作用,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保护洱海。五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严格执行《洱海海西保护条例》,尽快出台洱海东北部片区规划建设管理办法,严格生态红线。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推进森林大理建设,加快构建洱海流域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加强苍山世界地质公园保护管理,扎实开展省级生态城市创建,筑牢滇西生态安全屏障。

 (三)坚持五大统筹,着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全省城乡规划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一是统筹空间、规模、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围绕下关主城、大理古城、凤仪产业新城、海东山地新城、特色集镇五大空间布局,下关主城和天井片区以提升城市品质为重点,以城市“减肥”和交通治堵为抓手,加快金山建材城、水果批发市场、登龙菜场等传统市场和客运站搬迁,下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强城市设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着力打造滇西金融中心、商务中心、信息传媒中心、医疗卫生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大理古城以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胜地为目标,加大历史民族文化遗迹的保护、恢复和开发,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增强城市载体功能,提升古城品味。凤仪产业新城以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出口制造业基地、滇西重要的物流枢纽、滇西中心城市的核心产业区为目标,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水平,依托产业园区,做大做强新型工业和商贸物流业,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海东新城以规划为引领,以设施配套为基础,以生态修复、绿化美化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金融、商贸、物流、职业教育、康体休闲等特色产业,着力建设特色浓郁的山地新城。环湖各镇依托历史文化之美、苍洱风光之美、民族风情之美,着力打造各具风情的特色集镇,让全域景区化成为城市发展的目标。二是统筹规划、建设、管理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系统性。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坚持以规划引领城市发展,注重地面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相互配套、注重解决城市发展历史欠账问题,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制定城市规划。选择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规划设计机构,高标准、高起点参与规划研究、设计和编制,并建立指导、跟踪、监督长期合作关系。规划制定后要报人大形成决议,强化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严格城区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对建设项目投资强度、交通循环、停车场位、绿地广场、学校、医院等设施配建科学规划布局并实行硬性约束,做到审批一张蓝图、建设一个标准、实施一套规范。三是统筹改革、科技、文化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坚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国家试点为契机,加快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户籍等方面的改革,推动镇改街道、村改居工作,加快城中村市民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提高城市建设的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城市建设施工技术,改变城市建设速度太慢、品质不高的问题。结合历史传承、区域文化和时代要求,修缮保护好祖先留下的名人故居、古街区等文化遗产,对大理古城、喜洲古镇、下关龙尾街和太和城遗址等重点区域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延续好城市历史文脉。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弘扬好大理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四是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提高城市发展宜居性。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控制城市开发强度,科学划定水体、绿地、农田、生态、文化保护红线及开发边界,实施集约发展,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按照绿色低碳的理念规划建设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地下管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旧城区改建,加大城区绿地和停车场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世界宜居城市。五是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作用,激活城市发展积极性。坚持城市发展为了市民,城市发展依靠市民,城市发展成果由全体市民共建共享,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政府要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发挥主导性作用,把城市规划作为主要抓手,促进“多规融合”,强化规划执行,科学谋划和引导城市发展方向。发挥市场作用,推广PPP模式,引导企业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四)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深入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把民族工作放在全局中谋划,用好用足用活民族政策,深入推进示范镇、示范村、示范社区创建,加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实施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建设,大力扶持民族文化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全市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促进宗教和谐。二是加强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延伸。积极对接省州《五大基础网络“十三五”发展规划》,创新投融资方式,运用PPP模式,加快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五大基础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年内开工建设试验段。抓好国道320线、214线提升改造和大展屯立交建设,配合做好大临铁路、大攀铁路、上鹤高速、楚大高速扩能改造等项目建设,打造内畅外通、辐射滇西周边的综合交通枢纽。三是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抓住被列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试点市”的重大机遇,利用政策性贷款,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全域景区化、建设特色化”的要求,以现代城市的理念引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高规格打造6个样板村和16个重点村,着力打造环洱海美丽宜居乡村示范带。围绕打造中国最美乡村的目标,以生态为本、文化为魂,强化环境整治提升和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持续推进古生村保护建设工作,把古生村建设成为“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四是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继续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规划启动1100公里农村道路建设,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在双廊、喜洲等旅游镇探索镇村新能源公交。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建立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以市场手段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五)坚持创新发展,着力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要围绕全市七大方面改革任务,突出改革试点推进,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内生动力。一是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适应引领新常态的重大创新。突出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化解房地产库存、处置“僵尸企业”、促进产业优化重组、帮助企业降低成本、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补齐发展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二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结合推进国家投融资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制定社会资本通过PPP等模式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推进城镇供水、供气、环保等公用设施及保障房实行PPP运营。深化与国开行和农发行的战略合作,建立我市新型城镇化投资建设基金,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形成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自有资金与信贷资金共同投入的有效机制。三是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努力把国家级改革试点变成改革示范。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以入股资金发放股权证、组建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服务专业合作社、建立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等一系列工作,不断破除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盘活农村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资源,激发农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加快促进农村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年内基本完成改革的主要任务。四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发展。建立健全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技术支撑、投融资保障等政策体系,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强化环境营造,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扶持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强化海东创意产业园区招商选商,加快培育一批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推动银桥创意园区开发建设,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六)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加快幸福大理建设。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突出太邑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聚焦1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扎实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突出基础设施改善、易地搬迁、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扶持、金融扶贫等重点,鼓励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群众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2016年7852贫困人口脱贫,实现大把关、三哨、五星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同时,要加大对城市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实现城乡居民同步进入小康。二是加快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全面落实创业、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新增城镇就业7200人。扎实推进喜洲敬老院、市殡仪馆搬迁等项目。抓实社保提标扩面,着力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化养老服务、特殊人群关爱服务体系。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现大理三中扩建招生,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海东新区、工业园区布局,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抓好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市中医院、凤仪卫生院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市级医院医疗水平,开工建设海东新区医院。全面落实国家生育政策。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精心组织实施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三是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高党管武装工作水平,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加快跨越发展合力。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支持人大、政协和法检两院充分履行职能职责。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理顺执法体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市各项工作。四是全面推进平安大理建设。坚持“以打开路、以打立警、以打树威”,以零容忍态度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提高破案率,坚决遏制刑事案件多发高发势头,确保2016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排位实现大幅提升,努力争创省级平安县市。实现城乡智能监控全覆盖,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改革和加强社区警务,提高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坚守安全生产红线,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求,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公共安全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提供坚强保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党。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一)以深入的思想教育,提振干事创业信心。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长期重要政治任务,持续深化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锤炼党性,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补足精神之钙。采取中心组学习、培训轮训、专题研讨等形式,加强党员干部队伍思想建设,以理论武装、思想引领,破除“为官不为”的症结,推动担当意识在党员干部内心深处牢固树立起来。不断增强复杂舆论环境下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强化意识形态管理,落实意识形态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凝聚全市上下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力量。围绕“五个发展理念”,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破除行政藩篱、破除内陆意识、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破除传统开放思维,促进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工作大推动。

 (二)以鲜明的用人导向,激发干事创业动力。2016年是换届之年,市委将严格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让更多政治强、业务精、敢作为、作风正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打破“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惯例思维,向惰政问责,向惰政宣战,全面推行实施干部召回管理制度,把干部召回管理与干部工作实效结合起来,坚决调整遇事“装晕、装聋、装瞎”的干部,严肃处理不愿担当、为官不为的干部,倒逼干部有所为、有所不为。健全责任落实、表彰激励、督查问责等工作制度,对确定的目标任务,逐条逐项细化分解,层层级级传递压力,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有奔头、受奖励,让不干事、乱干事、混日子的干部靠边站、无地位,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高效执行、干好干成。

 (三)以严明的纪律约束,强化干事创业自觉。建立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狠抓“不严不实”问题的整改落实,将“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成果制度化,切实以制度的刚性约束管权管事管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持续深入推进“为官不为”和“六个严禁”专项整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在作风建设上始终保持狠抓的勇气、严抓的耐心,采取纪律检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加强作风监督检查,加大执纪问责力度,推动党员干部集干净和干事于一身、勤政与廉政为一体,真正让崇廉尚实、担当干事成为自觉行动。

 (四)以扎实的基层建设,夯实干事创业基础。从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严格执行党建工作“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党治党责任体系。以村(社区)党组织换届为契机,高度重视基层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带头人队伍,加大新任基层干部集中轮训力度,不断提升基层队伍整体素质。继续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严格落实好各项党建工作和活动经费,保障基层干部的合理待遇,全力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不断增强村级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严厉查处农村基层腐败问题,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五)以清明的政治生态,凝聚干事创业合力。围绕构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折不扣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做到在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上不含糊,在律己用权上不任性,在严守党纪上远离红线。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旗帜鲜明地支持纪检监察机关惩治腐败、查办案件,对我行我素、顶风作案、不收敛、不收手的干部,严查严办,决不姑息。坚持在思想认识、责任担当、方法措施上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切实做到敢抓敢管、抓早抓小,真正让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环境。

 同志们,回顾“十二五”发展成就,我们倍感欣慰;展望“十三五”美好前景,我们信心满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凝心聚力,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中国梦大理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