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天,我又再次造访了坐落于大理古城中央、曾经闻名整个云南甚至全中国的古色古香的西云书院(即如今的云南省一级中学大理第一中学所在地),还未到达大门前,便有一股股芳馨怡人的兰花清香飘然而至,钻入我鼻孔乃至于肺腑之中,给人一种舒适雅致的感觉。
进了高大气派、颇有大理民居风格的大理一中校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正中央镶嵌有“西云书院”四个古体大字的造型如同大理民居之照壁的一座大照壁,照壁的背面正中镶嵌着用大理石雕刻的清代云南提督杨玉科撰《西云书院碑记》,照壁背后是四合院形式的古建筑群,亦即西云书院旧址。原建筑坐西向东,为一组沿中轴线纵向排列的一进四院建筑群,南北两侧建花厅。现仅存四合院及南花厅。南花厅,又名“湛园”,园内立有鸢飞鱼跃坊、桂堂、左右逢源坊、石桥、曲水流觞、游廊诸景和诸多古树,另存有清代岭南名诗人、书法家宋湘题写的《种松碑》,一山一池,一亭一榭,都保留有我国古典园林的风格和大理地方民族的艺术特色。
据史料记载,其最大规模时是一进四院的晚清建筑群,原为清代云南提督杨玉科的私人府第。光绪三年(1877年)杨玉科把这所宏大的府邸捐赠给大理府作为“迤西书院”,从此办学不缀。后改名“西云书院”,因为杨玉科号云阶,取其“迤西杨云阶创设”之意,故取名西云书院,是清代滇西最大的一所书院。凡迤西25属,各给名额生员3名,另设20机动名额。由府、道、县轮流月课,成绩列前茅者奖。书院设山长(即今校长)一人,选大理府内所属各县有德才的人来担任。下设学长一人,由学员共同推荐,山长决定。再设书办一人,具体管理试卷、名册、考试事宜。书院还设正总管一人、副总管二人,负责处理教学和日常事务,正、副总管的人选由迤西道所属的5府3厅各属轮流选派。学生来源于大理、丽江、楚雄、永昌(今保山)、顺宁(今临沧)5府和永北(今永胜)、蒙化(今巍山)、景东3厅的鹤庆、丽江、剑川、太和、赵州、云南(今祥云)、邓川、浪穹、宾川、云龙、永北、蒙化、景东、楚雄、镇南、姚州、大姚、定远、广通、安南、保山、腾越、永平、顺宁、云州等25属。
戊戌变法后,书院改办为迤西高等学堂,1911年后相继改为云南省立第二中学堂、云南省第二师范学堂及云南省立大理中学。1950年改为人民中学,后又改为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学。今为大理一中校本部,建筑格局大体上还保持着我国明、清王府式的宅第,花园建筑规格和布局,是现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古建筑群,环境幽静,景色宜人。院内现存光绪三年(1877年)杨玉科撰《西云书院碑记》。一个多世纪以来,从西云书院到大理一中“弦歌不断”,学校人才辈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革命和建设人才。因此,这里既是历史悠久的学府,又是典型的大理古代建筑,在研究云南教育史及古建园林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被列为第一批大理白族自治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我依依不舍地从满庭满院书声琅琅、鸟语花香的书院中漫步出来,身心仿佛穿越了百余年的时光隧道,婷婷袅袅萦绕着如同满园花草般浓郁的幽幽书香,于这满院满楼浸淫了学识积淀和人文氛围的馨香雅致中,又平添了几分书卷气和充实感,也深为“文献名邦”家乡大理曾有过并且将继续拥有如此优雅恬静、古色古香的壮观学府和学习环境而引以为豪!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