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5年12月28
星期一 第534期

大理时讯时政要闻 洱海保护管理成效明显生态文明建设阔步向前 省技术评估组对我市申报省级生态文明市工作进行技术评估 图片新闻 加强违法行为整治 营造安全交通环境

第1版:时政要闻 PDF原版PDF下载

洱海保护管理成效明显生态文明建设阔步向前

记者:郭鹏昌 2015 年 12 月 28 日 星期一 阅读:40

走进洱海罗时江湿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派风和日暖、碧波清莹、鹤鸣鸥翔的生机盎然景象。“十二五”期间,我市投入大量资金,规划建设多个项目,依法治湖、科学管海、全民参与,洱海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成效明显,生态文明建设阔步向前。

“十二五”以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按照《洱海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抢抓洱海列为国家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的良好机遇,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大投入、创新机制,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期间,累计完成投资20.7亿元,共组织实施洱海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投产运营10个项目,施工建设22个项目,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保护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回眸“十二五”,我市在洱海保护治理工作中结合实际,走出了一套适合自身的保护治理模式。探索建立了多项保护机制,打造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升级版,探索建立了全民参与的网格化管理五级联动工作责任制,实现精细化管理。健全完善了污水、垃圾畜禽粪便等环保设施监管运行机制,实行公司化运作、规范化管理。探索生态补偿新机制,将畜禽粪便、垃圾收集清运处理费和专业渔民补助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长期进行补助。积极探索搭建融资平台,采取PPP等多种投融资模式,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保证了保护治理投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建立了“户清扫、村收集、镇清运、市处理”多级联动垃圾收集清运处理模式和探索建成具有“层级化管理、科学化处置、市场化运作、信息化监控”的城乡垃圾收集清运处置一体化系统长效机制,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切实改善了洱海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强化工程措施,建成并投入运行4座集镇污水处理厂、42座村落污水处理系统、1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和7座垃圾中转站、1座有机肥加工厂、1项苍山灵泉溪生态环境保护与清水产流机制修复工程以及万亩生态恢复湿地等一批投资效益明显、生态环境效益突出的环保项目。截止2015年10月底,共收集处理污水2136.2万吨,共收集清运处理垃圾20.06万吨;共收集处理畜禽粪便9.15万吨。截止2015年11月,“十二五”以来洱海水质已累计有29个月达到Ⅱ类,目前已超过“十一五”期间Ⅱ类水质标准月份总数8个月。同时,流域生态系统进一步得到恢复,洱海沉水植物生物量由2006年的16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19万吨,洱海水生植物恢复到35种,湖内已绝迹多年的洱海土著螺蛳、圆被角无齿蚌、云南裂腹鱼和灰裂腹鱼、中华鰟鮍等物种又重新出现。通过多年努力,苍山森林资源从1981年森林蓄积量17.58万立方米提高到目前活立木蓄积量77.89万立方米,森林植被覆盖率从73%提高到96.78%,为建设生态文明大理、推进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持续开展“洱海保护月”活动和“三清洁”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以及组织实施洱海流域保护治理7大宣传教育工程,坚持生态优先、环保优先、洱海保护优先的原则,广泛宣传教育,发动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和参与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牢固树立“洱海清,大理兴”理念,大力倡导“爱护环境,从我做起”,营造出一个“保护洱海,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2016年是全面落实洱海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市将着力抓好流域截污治污,强化流域污水收集处理,强化流域垃圾收集清运处置,提高流域畜禽粪便收集处理率,年内收集处理畜禽粪便不低于12万吨。着力抓好清水入湖工程,加快推进苍山十八溪统筹供水工程建设,年内完成海西5个镇每镇1条溪流的试点工作,实施环洱海入湖沟渠水污染控制与清水入湖工程,建设生物净化多塘系统改善入湖水质,有效消减入湖污染负荷。着力抓好流域生态修复,继续开展年度封湖禁渔和增殖放流工作,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确保水质有明显改善。着力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农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突出重点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依法治湖力度,按照新环保法、洱海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重拳出击、铁腕管湖治湖。着力抓好全民参与,宣传到村、到户、到人,使保护洱海成为流域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着力抓好规划项目实施,早日启动一批国家和省、州重点支持的项目,全力推进洱海流域保护治理工作。

记者 郭鹏昌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