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情况:洱海流域含大理、洱源两市县。据调查,流域农业每年施用化肥共48858吨,农药71吨,按照国际通行的化肥流失率35%~50%计算,则每年洱海流域农业流失的化肥量达17100至24429吨,农药流失量24.9至35.5吨。这些流失的化肥和农药绝大多数通过雨季地表径流和农田漫灌溢流进入洱海,使洱海每立方米湖水的化肥污染负荷达6.8克至9.8克,造成洱海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然而,水中氮、磷实际含量上没有那么高是由于它们被藻类和水生维管束植物等吸收利用了大部分。
洱海流域农村养牛约8万头,马约3万匹,猪约26万头,家禽约150万羽,每年产生牛粪95万吨,牛尿57万吨;马粪17万吨,尿13万吨;猪粪21万吨,尿41万吨;家禽粪便7万吨,这些粪便大部分用于农田施肥,还有部分粪便倾倒于河溪、沟渠中,最后流入洱海。洱海流域每年还产生农田废弃物上万吨,部分废弃物被农民丢弃进洱海入湖河溪、沟渠中,雨季到来随水流冲入洱海中,沉积于湖底,经过微生物的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盐,增加洱海营养盐含量。
如果对洱海农业面源不加以控制,久而久之氮磷等营养盐大量累积,将促使藻类及水生维管束植物疯长,导致洱海富营养化和沼泽化,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
1、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建设。在洱海流域区进行生态农业建设不仅起到促进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且对洱海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实现洱海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农业是以沼气池为纽带,把农村的林业、种植业、工副业、畜牧业、渔业等生产联系起来,形成农村的循环经济链条。生态农业可采用林业—种植业—轻工业、食品加工业—沼气—畜牧业—渔业模式,农户发展生态庭院建设。
2、合理施肥。农田充分利用家畜、家禽粪便;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
3、大力推行节水农业。为解决洱海周围农田的灌溉问题,环洱海建有100多座农灌泵站,农业灌溉还是落后的“漫灌式”灌溉,即所谓的“放跑马水”。这种灌溉方式有农田跑水、跑肥、降低地温;将洱海水分散到大面积的水田里,加大其蒸发量,造成洱海水资源浪费;将洱海水从1972米抽提到海拔2千米以上的高度进行农灌,浪费能源,造成洱海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等弊端,因此,推行节水农业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节水农业是采取喷灌、滴灌、浸润灌溉等的农业灌溉措施,具有使农民增产增收、节约大量能源、大大减轻洱海农业面源污染、节约洱海水资源等优点。如果按节约50%的农灌水计算,则每年至少可以少抽提洱海水6千万立方米,可以大大缓解洱海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4、清除农业废弃物。加强对入湖河道的管理,禁止向河道内倾倒农业废弃物。在雨季到来之前,发动群众对村庄内及流经村庄的河道、沟渠进行彻底地清理,清除的农业秸秆等作有机肥归于农田。但不应将河道中的水生植物也当作垃圾清除,因为水生植物在河道中有拦截垃圾和吸收污染物的作用。河道中的水生植物宜在秋季末期进行适当清除,并清除冬季枯死的植物种类。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