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洱海,碧波荡漾、清澈见底,在湖的周围,是一片片柔软、平缓的沙滩。戴一顶用柳枝叶编成的“凉帽”,赤着脚在沙滩上嬉戏奔跑,渴了捧起洱海水就喝;抓起一把细细的湖沙,让它从指缝间慢慢漏下,沙滩上有许多好看好玩的贝壳,还有白生生、细细长长、小巧玲珑的端午节用来串链子的米螺蛳。不用脱鞋,在浅水边,就能捉到小鱼小虾,还有四条长腿轻盈地落在水上面的“水板凳”,会在水面上写字的“写字公公”……每当听着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我仿佛听到“母亲湖”在爱抚地说:孩子,快乐地成长吧,这里就是你最亲爱的故乡。
童年的洱海是美好的,现实的洱海则令人揪心。幢幢高楼在湖的四周拔地而起,各式各样的住宅区争先恐后、见缝插针地抢占环湖地段,还被冠以各种迷人的“望海楼”、“望海山庄”而赚足眼球。不但曾经的沙滩和湿地被挤占贻尽,连空间也被侵占,形式各异的“飞来寺”横空凌驾于洱海的上空。不见了那处处沙滩,少了清清溪流,连那些米螺蛳、“水板凳”和“写字公公”也难觅踪影。昔日清澈见底的海水已变浑浊,蓝藻侵袭着海面。再也听不到浪花轻轻拍打着沙滩的声音,我听到了“母亲湖”痛苦的呻吟:孩子,我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我实在太累了,快救救“母亲湖”吧!
洱海是博大无私的,但她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减轻负荷,减少洱海流域居住人口,为洱海腾出喘息和生存空间才是对洱海最有效的保护。不能再盲目地追求建造所谓的“大城市”,不能再人为地增加“母亲湖”的负担,城市规划建设必须根据洱海的承受能力来规划。根据环保专家对洱海承载力的测算,洱海流域最佳居住人口为20万人,50万人为居住极限,而现在洱海流域的居住人口已经达到了82万,所以,不能再在洱海周围建设100万人口的大城市了!该为“母亲湖”减压释负了!
“母亲湖”的拯救迫在眉睫。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保护工作,但是还不够,必须加大力度,在原有基础上,坚定不移地再划出新的洱海生态保护红线,以壮志断腕之志,启动新一轮的退田还湖、退塘还湖、退房还湖,凡是侵占海岸线、保护线的,凡是侵占滩涂、湿地、海空的,要坚决依法予以撤除,并令其恢复原状。应把修建成混凝土的湖岸全部撤除,恢复洱海本来的生存面貌,让原先在湿地和沙滩上繁衍的水生物和微生物重新返回,让洱海有喘息休整的空间。
诚然,启动新一轮的洱海生态保护工程,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环湖而居群众的权益和投资者的利益,还面临着巨大财力、物力的压力,更考验着决策者的胆识、魄力、智慧和担当,考验着大理人民对保护“母亲湖”到底有多大的诚意和勇气。
断尾再生,这是壁虎等某些动物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自动弃尾、断腿借以求生的一种自卫行为,而再生则是动物在自残或损伤的部位重新生成的过程。洱海保护也正面临着这样重生的过程。中国人自古就有丢卒保车的大局观,舍小局顾大局,这是所有人都再明白不过的道理。
我想起了哈姆雷特中那句著名的台词:“是生,还是死?”
千万莫负了“母亲湖”的生死相托。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