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大理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针对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村民随意排放生活污水、乱倒生活垃圾,造成对土壤和洱海水质污染的现象对全市11个乡镇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打造舒适宜居的乡村生活环境。
全市约投入5.6亿元,其中,投入4.2亿元在海东杨柳箐建成一座装机容量12兆瓦,日处理6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目前已接收垃圾54万吨,累计发电14043万度。投入326万元建成大理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信息中心,实现对全市城乡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环节的远程监控。投入9387.94万元在环洱海流域11个乡镇建设10座垃圾中转站,目前已建成7座并投入运营,其他3座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年底将全部投入营运。投入2000余万元分别向11个乡镇配发111辆小型垃圾收集转运车,1002个垃圾转运箱体。投入2675余万元建设日处理规模为200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站,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反渗液(MBR+RO)”处理工艺,预计2016年1月投入使用。
积极协助、配合州市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开展“三清洁”活动及网格化管理工作,支持挂钩联系单位海东南村工作经费4.5万余元,挖色大城村环境保洁工作经费0.92万元。在全市各乡镇积极推行“户保洁、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模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无剩余”。通过改变清扫保洁方式,增加保洁人员,加大保洁频率,坚决杜绝垃圾收集运输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对在“三清洁”活动中工作不力的,媒体公开曝光。
通过以上措施,达到了提高农村生态指数,改善人居环境的目的,彻底改变了生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历史。目前,我市在全省首先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集率达9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蒋华先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