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5年9月1
星期二 第458期

大理时讯综合新闻 扶贫济困 情暖人心 我市老干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诗书画展开展 图片说明 大理市黄冈实验中学举行新生军训结营仪式暨开学典礼 北区派出所民警走进学校为学生上新学期法制课 从网格化管理向绿色化转变

第3版:综合新闻 PDF原版PDF下载

从网格化管理向绿色化转变

———谈谈新常态化下的洱海保护

□ 作者 杨中兴 2015 年 09 月 01 日 星期二 阅读:15

开展“两保护、两开发”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以及洱海流域居民的积极参与,正向着“洱海清、大理兴”的既定目标迈进,所以对环境污染乱象进行铁腕治湖,措施具体,方法科学,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4年度13个州级“三清洁”示范村建设项目完成的基础上,2015年度20个州级和100个市级“三清洁”示范村建设又有序推进。特别是在新常态下完善长效机制实行了网格化管理。这些明显成效,既是治标也是治本,说明洱海流域环境治理步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时期。

然而,洱海流域保护要全力推进,核心和关键是什么?是必须坚定不移把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化转变。因为绿色、循环、低碳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是培育生态文化,最终实现洱海流域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的根本。

 新常态化下洱海保护必须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化转变。需要构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体系,包括绿色工业体系,绿色农业体系,绿色服务业体系,实现生产方式的绿色化。以此同时,绿色化的生活方式关系到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集民力,实现“三清洁”和“网格化”工作常态化。要大力倡导衣食住行消费观的绿色、环保、低碳化和汽车家电、节水节能产品绿色化,减少水污染、土地污染、空气污染,实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空气清新的优良环境。

新常态化下洱海保护是一个社会系统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我们必须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行政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标准体系和环境监管制度,严守洱海流域生态红线。从洱海流域性考虑,要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奖惩机制,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质,并发挥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性。以此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科技合作协调,为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化转变提供多快好省的路径和方法,打造生态文明。

新常态化下的洱海保护,实现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化转变,不能“等靠依赖救世主”,要积极主动讲科学、讲文明、树新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理时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他还叮嘱:“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这是对大理的生态文明的关爱,也是向大理下的“军令状”。为此,洱海流域的环境保护,尽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化转变,刻不容缓。我们在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系统工程中,要坚定不移地遵照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保护好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实现洱海生态资源永续利用和持久健康发展,造福洱海流域的人民和子孙后代。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