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5年8月26
星期三 第454期

大理时讯综合新闻 张社能:保护洱海是责任更是信念 为了洱海那个蔚蓝色的梦想 市司法局四项措施推进人民调解工作 为民服务不收钱 寻回亲人获感谢

第3版:综合新闻 PDF原版PDF下载

张社能:保护洱海是责任更是信念

2015 年 08 月 26 日 星期三 阅读:18

每天早晨8点半之前完成对才村码头和龙龛码头的巡查工作,是大理镇洱管所所长张社能一天工作的开始。多年来他放弃节假日和休息日,始终在洱海保护工作一线,工作虽然很累,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对家庭的照顾更是无从谈起,但一想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只有把洱海保护工作做好了,再多的辛苦劳累对于他来说都是值得的。

据介绍,张社能曾在90年代投资15万元在洱海里建鱼塘。到了2002年,随着全市“三退三还”工作的全面开展,他的鱼塘也被纳入了清退范围,当初每亩1万元的鱼塘,只得到了每亩1800元的补偿,怀着抵触心情的他,一时间无法接受这样的补偿价格。然而,从小生长在洱海边的张社能,这些年眼见洱海整洁的海滩变成了成片的人工鱼塘,河道里到处都是垃圾和污水,不仅如此,回想起1996年洱海蓝藻爆发,整个洱海发出刺鼻的味道,对沿湖居民生活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张社能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考虑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他决定把个人利益抛在一旁,接受了自己鱼塘的清退。他响应“退塘还湖”的号召,不仅主动退塘,还做起了其他村民的思想工作。

后来张社能当起了滩地管理员,每天的工作是对洱海上漂浮物、塑料袋、水草等污染物进行打捞处理。虽然收入比养鱼时低了,但张社能还是表示愿意:“洱海污染了对沿湖居民的危害最大,洱海水质下降那两年我们都要到别的地方打水吃,现在水质好了我们又开始喝洱海水了。保护洱海已经成了全民共识,是大家的事情,不是哪个人的事。只要洱海生态好,即使收入低点我也愿意。”

一直以来,张社能为保护洱海不遗余力。针对大理镇辖区内,废水直排河道进入洱海的现象,他带领工作人员摸底调查,耐心细致的对加工户做思想工作,最终完全做通了相关人员的思想工作,废水直排基本不再发生;针对偷运风景石的情况,他两次组织人员在夜间蹲守,现场抓获偷盗团伙,并移交相关部门依法处理;2006年至2009年期间,他多次组织滩地管理员,对洱海滩地进行补植补种,共种值绿化树3600株;为使“洱海清,大理兴”的理念深入人心,他带领工作人员在各大公共生活场所发放宣传材料12万份;从2004年至2010年的6年间,他组织28次洱海环保专项整治,并圆满完成208次接待卫生保洁任务和26次处理突击事务,有效控制洱海富营养化程度;在大理镇从2008年至2013年实行滩地、水面和河段承包制以来,他早晨7点以前就到才村码头、龙龛码头巡查,与河管员一起轮流值班,对滩地和河道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卫生状况检查,对工作人员严格考核。张社能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洱海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大理镇沿湖村民关爱环境、保护洱海意识不断增强,并建立了农村垃圾收集、清运和保洁的长效机制,沿湖群众在洱海保护中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保护洱海已逐步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2004年至今,张社能两次被镇政府年度考核评为优秀;2008年荣获“洱海卫士”光荣称号;2011年在“十一五”洱海综合治理保护工作中被州政府评为先进个人,大理镇洱管所被评为先进集体;他还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洱海管理一等奖、封湖禁渔一等奖。累累殊荣,与他的辛勤工作、踏实负责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他的眼里,洱海保护工作重于一切,保护洱海是大理人民的责任,更是信念。 记者 董锦霞 摄影报道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