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5年8月3
星期一 第437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那湾可爱的洱海 粉蒸是一种温柔 大理门楼发展的历史概况 赏崇圣寺建极大钟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赏崇圣寺建极大钟

□ 作者 杨中兴 2015 年 08 月 03 日 星期一 阅读:18

崇圣寺建极大钟于上世纪重建,钟高3.86米,直径2.138米,重16.295吨。为中国第四大钟,云南第一大钟。又为中国近代,即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所铸第一大钟。新建之钟楼,高19.97米。

游寺赏钟,数千年历史并非遥不可及。研读钟上文字,苦涩中有嚼不尽的醇香,古色古香里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在寺里钟旁,听一位白族耄耋老者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大理崇圣寺之大钟铸于南诏建极十二年,即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公元871年,距今已千年有余。徐霞客游记称“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悬钟之钟楼,史载“嵯峨宏敞,八窗通达,千树烟火,百里田畴,山色海涛,空于一览。”清咸丰、同治年间,即公元1856年到1872之间,大钟不存,楼亦毁。

千百年来,古钟寄托了人们的希望和追求。佛家有言曰: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说文解字》云:“钟,乐钟也,秋分之音,万物种成,故谓之钟。”由于古钟被赋予了崇高的心灵品级,使它产生了另一种借鉴价值。唐代李程《鼓钟于宫赋》:“征鼓钟于前闻,诚修身之善喻;始自中出,绺能外布。”赋予钟文化一种“我心有主”的警示,如近闻大钟的钟声,永远是震颤心灵,清心的钟声,让人念念不忘敬畏心、平等心、善良心,祈福与包容等信念,也体现在古钟铭文中。

崇圣寺的这口钟虽没北京城西北大钟寺永乐大钟那样大,没有苏州寒山寺钟古雅,但重击之,纯厚、洪亮、庄严,其声一宣也数里可闻。

我们迎着日出,纳清风白云于胸膺,观赏中似乎读出历史演绎的变化秩序,感受一切荣枯的必然,同时饱尝一切生命的流溢和丰沛。心如疏篱,怡然天地。融红日入怀,抱冷月于眸。钟声一响,心境蓦地变得静谧无欲了。

古钟文化体现崇尚正直和上善若水规律。宋代志磬《佛祖统记》:“闻磬声,增其正念。”“钟乃德音”。钟体有容乃大,近闻大钟轰鸣和较长的尾音,既洪亮又深沉厚重,正直而又能包容一切音响。大钟“嗡嗡”的拍音,犹如滚滚雷声,时起时伏,震撼心灵。钟声魅力还在于空灵,而“嗡嗡”拍频音又很像江海波涛声,体现了上善若水规律:“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群众是水,包容的基础就在于“善下之”,就能长治久安。

文献名邦大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之多,令中外游人倾慕不已。而见钟读史,崇圣寺建极大钟这一大理古钟文化的瑰宝令人心驰神迷。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各民族文化不断地生长、繁衍、交融共生。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