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5年6月4
星期四 第396期

大理时讯综合新闻 杨宏:保护洱海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 上关镇举办“小手拉大手洱海在我心”演讲比赛 图片新闻 黄冈实验中学举行2015届毕业典礼 北京云南摩友远征新疆喀纳斯

第3版:综合新闻 PDF原版PDF下载

杨宏:保护洱海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

□ 作者 陈曙娟 2015 年 06 月 04 日 星期四 阅读:11

“大家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明晰洱海保护治理的责任和义务,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洱海保护治理……”初见新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宏,他正和各村组负责人开会安排洱海保护网格化管理和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来到银桥镇新邑村,只见水泥路面干净平整,村边的灵泉溪水清澈见底,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让人感叹。而杨宏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以前,村民环保意识不强,新邑村也存在脏、乱、差现象,村里的变化,得益于洱海治理保护政策的促进。”原来,2007年4月由于村民在灵泉溪乱倒垃圾造成洱海面源污染,被电视台曝光。这让杨宏和村民们感到脸上无光,下决心开展环境整治。村里经研究决定在西城尾自然村试行垃圾集中清运制度,每人每年交纳3元,村委会补助3元,将收集清运垃圾工作承包给村民,承包者将收集到的垃圾运到镇上的垃圾中转站,镇里又将垃圾统一运到大风坝垃圾填埋场处理。西城尾自然村垃圾收集清运取得成功,环境面貌有了很大改观。新邑村全面实行“农户交费、政府补助、市场化运作”的清运垃圾措施,得到村民拥护。后来,这一做法被洱海沿岸各村广泛采纳,新邑村成了保护环境的好典型。

从反面典型到先进典型,村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令人欣慰,但这也没有让杨宏和村民们对环境保护、洱海保护工作松一口气。“洱海保护不好,后果很严重。当年蓝藻爆发时,湖面上飘着绿绿的一层,随风飘来一阵阵臭味,想起来也很揪心。”亲历过洱海由清变浑、从浑变清的过程,杨宏感慨地说:“洱海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基本,这绝不是一句大话。”要倾力保护好洱海“母亲湖”,成为他坚持不动摇的工作和生活理念。结合“三清洁”工作,村里的卫生保洁、垃圾清运得到进一步加强,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村民对洱海是有深厚感情的,也对保护洱海做出了贡献,所以环保要考虑农民切身利益,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杨宏深有体会地说。洱海保护涉及生产生活方方面面,近年来在我市对洱海进行科学治理、实施洱海生态修复、控制面源污染工作中,新邑村村民有的取消了网箱养鱼、有的退出耕地、有的拆除了在建的房子。作为全村的“当家人”,如何平衡洱海保护和农业开发、农民增收的关系,是杨宏多年来努力的方向。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杨宏团结和带领村“两委”班子全力抓好新农村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农业基础设施和交通状况,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实施“环洱海党建长廊”建设,大力发展橡塑产业,抓好土地流转、稻田养鱼、无公害蔬菜生产、蓝莓种植等富民强村项目,引进10多个涉农企业,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有效推动全村经济繁荣发展。同时,通过创建农业示范区推广施用有机肥,农产品品质效益得到提高,面源污染减少了,农民收益也增加了。杨宏说:“大家都觉得自己为保护洱海出了一份力,心里高兴,也更支持洱海保护治理工作。”

“实施洱海保护网格化管理以后,责任更加明晰,督促我们不遗余力地做好洱海保护工作。”每次村里有新修的客栈,杨宏都要亲自到现场监督修建排污设施。2009年新邑村投入800多万元建设了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但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修建的客栈日益增多,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压力增大。今年新邑村有两个自然村的污水收集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有一个自然村污水收集设施在建中。杨宏说:“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加大日常巡查,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对村庄规划建设、环保设施、生产经营、环境卫生等开展网格化管理,全面有效控制流域污水乱排乱流、垃圾乱堆乱放、化肥农药乱施乱用等现象。”

近年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洱海滨湖地区生态环境逐渐恢复,各地游客流连忘返。新邑村先后荣获省州市级“文明村”,杨宏也因在洱海保护等方面付出的努力而获得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人大代表”、“洱海卫士”等荣誉。面对人们的褒奖,杨宏说:“作为在洱海边生活了近50年的大理人,看着洱海水这几年一年比一年清,能为保护洱海尽一份力,我感到很光荣。”

“保护洱海,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未来。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好‘母亲湖’,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碧水青山。”杨宏说,洱海保护任重道远,以后还要努力让环保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并变为自觉行动,全民齐心协力保护好“母亲湖”,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美景永驻世间。

记者 陈曙娟 摄影报道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