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5年5月25
星期一 第388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大理门楼发展的历史概况 赵氏能姐墓出土陶俑 几番耐人的驻足 初夏走光明 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几番耐人的驻足

□ 作者 王榆柏 2015 年 05 月 25 日 星期一 阅读:11

双廊最让我流连忘返的,不是悠远深沉的玉矶庵、古色古香的玉波阁,不是寓意深沉的杜文秀水师兵营炮台,也不是杨丽萍得天独厚的石房子、画家赵青的居室,而是临水而建赵氏宗祠,尤其是它早已融入到民间和底层的赵氏家风与祭祖情怀。每次倘佯于祠堂,我常常有情为之温润的深刻体验,也有心为豁然的开朗感觉。

赵氏宗祠,临水而建,面积不大,但庄重雅致,有白族古民居建筑样式和底蕴,是当地白族赵氏子孙的寻根朝拜的固定场所。在风光秀丽双廊小镇,能以宗法祠堂祭奠的稳固形式,积淀在民间和底层,静静的倘佯在日益喧嚣旅游景区,延伸家族的影响,还要承载民族融合的大命题,着实让我吃惊。

对赵氏宗祠,最初处的感知,来源于双廊籍的几个可爱的学生。那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对教学的热切浓如初茶,热气腾腾,也“杀”气腾腾,倾注我精力,用破我身心。管理好双廊来的住校生,防他们上网,怕他们偷懒,带他们晨跑,管他们学习,是我日常的重要的管理内容。一起拔过杂草、掏过臭水沟、打过球、做过饭,与他们斗智斗勇,和他们交心谈心,刀磨磨刀石,磨刀石磨刀,在岁月里磨出了真交情。其中,和我关系最好的是姓赵的小伙。他曾是我管理班级的班长,但读书时常受批评,磕磕碰碰,反反复复,彼此交情不改初心,既有师生谊,也有朋友情,算是忘年交了。

他语文素养极好,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我家的客厅中,还悬挂着他写的字幅。他的父亲比他写得好,他的爷爷比他的父亲写得好。我曾经辅导他在国家级的刊物上发表过一组题为《书法人生》的文章。他毕业后出版书画册,请我为之写序言。在他读书期间,作为班主任,我和他憨厚的父亲有过交往,彼此相见恨晚。一个地道的农民,养育两个优秀的子女,还能学一手极俊的字,让人佩服。不过,对于书写,他的父亲并不以此为荣,说赵家子弟,能文擅书的不在少数。他曾给我一本赵氏族谱的资料,后来还邀请我以客人的身份,参与过一回祠堂祭奠活动。

据双廊赵氏族谱的资料称,双廊赵氏一脉,起远祖是“靖康之乱”后从汴京逃出,千里迁徙辗转最终流落到大理的白族皇家子弟。他们带来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文化,使白族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明显提高,不久就被白族的酋长赐为贵族世家,彼此通婚,并最终演化为白族的赵氏先祖。族谱记载,白族之中的赵姓家族涌现出了不少文人学士,如明代著名文人赵炳龙、赵汝濂,清代名人赵淳、赵廷枢、赵辉璧等,这其中尽管有为功德名誉故意提升或者传奇的成分,但所述似乎都有历史依据。

如此属实,则双廊赵氏的血脉中,似乎依稀流畅着赵宋王族的基因,这种基因在传承中尽管逐渐稀微,但另一种文化的基因却似乎在演化中积淀而且不改厚重。因为尽管在岁月变迁中,国家湮灭,国土分裂,家族迁徙,事迹遗佚,但唯一断不了,也挣不脱的,就是流淌于毫毛的黑黝黝的线条。它才是相对稳固的文化基因和家风载体。这兴许,就是双廊赵氏子弟能书擅画的不在少数的家族根源。

又一次驻足于赵氏宗祠时,它正在经受赵氏族人对它抢救性质维修,据说已经归入旅游景区设计规划之中。文化的悠远,未必要用张扬的方式才能传承。但愿,赵氏子孙能以实实在在的方式,让能书擅画的家风延续久长。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