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是大理的一面镜子。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洱海的自然生态状况却令人堪忧。如何充分发挥洱海的生态价值,笔者建议:
首先是广泛宣传,积极培育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大对《洱海保护管理条例》和《海西保护条例》的宣传。通过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对划定的洱海保护三条生态红线以及洱海界桩、环湖林带界桩等进行认识知晓;对一些重点湖泊区域的生态状况每年至少要有一次通过媒体公布于众,扩大社会的知情面,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洱海资源的保护意识,逐渐形成全社会都关注和监督的良好氛围。同时,鼓励群众对违法侵害湖泊的行为进行检举,对于制止了重大湖泊污染和破坏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
其次是加大《洱海保护条例》的落实力度。按照《条例》精神尽快完善保护、协调和监督机制,并按《条例》相关条款内容,明确相关涉湖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理顺洱海管理体制,在全市“一盘棋”的理念下,逐步形成“一龙管湖,多龙治湖”的良好格局。同时,健全保护洱海的执法制度。以推进全国“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契机,把贯彻《保护条例》与贯彻《水法》、《环保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起来,加大依法行政和执法力度,各执法机关按法定职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严格执法。
第三是保护和治理措施并举。《保护条例》已明确了洱海的保护范围,但在保护概念上要继续进行扩大和延伸保护的范围,除了明确洱海保护的主体之外,还要明确洱海保护的客体,也就是与其相联的汇水区域和河道。要加强对进入洱海水网的监测,制定防污预案,防范于未然。在已建成的5座集镇污水处理厂、42座沿湖沿河膜技术村落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基础上,要加快在2014年内实施的72座村落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速度和上关片区1万亩湿地和环洱海1万亩湿地的恢复建设。在保护的同时还需加强治理,治理方面可根据不同湖泊区域的特点,实施退耕、退围还湖工作,底泥疏浚、水土保持等建设工程,加强水污染防治,改善洱海水质和水生态环境。
第四是加强对洱海保护与开发的科学规划。按照《大理市深入开展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和《大理市洱海流域保护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实施方案》,根据洱海不同区域的地位及功能,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多角度去统筹考虑,来排列洱海保护力度的主次顺序,确定洱海各区域的主导价值、主导用途和主要利用方式,综合协调各湖泊区域开发、利用的发展速度,加强对洱海的保护。并以此协调好部门间的开发项目,力争做到“一区一策”,实施分类要求、分类保护。各管理部门要按总规划内容和要求,以保护和改善洱海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进行各专业规划的科学修订或制定,以实现规划层面的统一。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