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5年5月20
星期三 第385期

大理时讯综合新闻 杜子钧:保护洱海,是一种信念 市苍保局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宣讲活动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修订) 图片新闻

第3版:综合新闻 PDF原版PDF下载

保护洱海先进典型系列报道之一

杜子钧:保护洱海,是一种信念

□ 作者 周国斌  张 涛 2015 年 05 月 20 日 星期三 阅读:14

沙坪湾,是洱海众多美丽湖湾中的一个,植被丰富、湖面洁净。2003年,上关镇东沙坪西闸尾村村民杜子钧经村委会推荐,成为第一批洱海滩地协管员,开始担负起这片700亩湖湾的日常保洁和管理工作,那时他50岁还不到。十多年过去了,杜子钧现在已经60出头,身边的滩地协管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他忙碌的身影依然天天出现在沙坪湾的湖面上,成为秀美风光里的一道独特风景。

每年有1亿立方米左右的河水由罗时江流入沙坪湾,占洱海入湖水量的13%。罗时江两岸分布着众多村落和农田,生活垃圾顺流而下,和死亡水草、水葫芦等一起,构成了沙坪湾的主要污染物。打捞这些污染物,维护这里良好的水生态系统,守护好洱海的“北大门”,是杜子钧他们这个5人小组每天的主要工作。

洱海是天然的聚宝盆,承载了大理人民的很多期望。1987年,和洱海周边的其他村民一样,东沙坪村的200多户人家纷纷发展网箱养鱼,昔日宁静秀美的沙坪湾逐渐被3000多只网箱占满。这一年,杜子钧也成为了网箱养鱼专业户,天天围着自家的40多只网箱忙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那时,天天划着船到处去捞水草喂鱼,水草越捞越少了,投放的饲料也越来越多。到1996年9月,整个洱海湖面都飘着一层蓝藻,像油漆一样,还散发出刺鼻的异味。”杜子钧亲眼见证了网箱养鱼对洱海水质的影响。为响应政府“双取消”和“三退三还”的要求,在多数村民不理解甚至怀着抵触情绪的情况下,他带头拆除了自家经营多年的网箱,在他的积极带动下,村民们也纷纷效仿了他的做法。

作为生长在洱海边上的农民,杜子钧对洱海有着天然且深厚的感情。然而近几年,沿湖村民人多了起来,房子一家接一家地盖,随意丢弃的垃圾越来越多,顺着河水进入了洱海。同时,由于村里和其他村的部分人违规拉大网,对洱海内的鱼虾无节制地过度捕捞,导致鱼越打越小、越打越少。眼见着洱海生态一点点被破坏,杜子钧十分痛心。虽然一直以来人手少、收入低、工作量大,但杜子钧和组员们恪尽职守,风雨无阻地在主要负责区域内巡查,一起起蚕食侵占滩地的违法行为被及时发现和制止,一车车漂浮在海面上的各种污染物被打捞清理,一句句推心置腹的话,增强了村里乡亲们保护洱海的意识。仅就垃圾一项,他们小组每天就要从湖里打捞清理出500公斤的各类垃圾,12年间,他们已经将2千多吨的各类垃圾挡在了洱海外。

滩地协管员微薄的收入远远不够家庭开销,作为家庭的顶梁柱,杜子钧很忙,忙着务农,忙着在东沙坪村四周打短工来维持家庭运转。但是再忙,他天天都要去自己的责任区域巡查。他说:“洱海保护好了,直接受益的是我们沿湖的百姓;洱海被污染破坏了,最受害的也是我们沿湖的百姓”。

工作在洱海保护最前线的杜子钧有个期待,就是打捞出的垃圾能够得到及时清运。“现在打捞出来的垃圾只能堆在湖岸的场地上慢慢处理,因为车开不下来。”杜子钧说,“要能建2个小码头就好了,这样垃圾车就可以开到码头将垃圾及时清运出去。”虽然工作很累,但杜子钧经常想到的,就是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洱海保护的工作做好了,再苦、再累对于他来说也值了。

记 者 周国斌 实习生 张 涛 摄影报道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