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坚持以推进全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和高原特色农业为重点,切实统筹城乡发展。去年,我市扎实抓好各项农业农村工作,合理布局产业发展区域,大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持续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民生切实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扶持政策措施有效落实。我市制定出台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庄园发展、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加快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等政策措施,全力抓好政策措施落实,兑现强农惠农资金4366万元。
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全市特色种植业面积持续扩大,有机稻谷、蓝莓、花卉、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3.5万亩。林业改革成果日益显现,改造低效林3200亩,完成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6500亩,开展141.42万亩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完成1万亩公益林建设,种植核桃27.1万亩,实现林业产值10.27亿元。畜牧产业提质增效,加快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步伐,年末出栏肉猪77.77万头、肉牛5.1万头、家禽641万羽,产出牛奶21.2万吨、禽蛋1.9万吨,畜牧业产值22.2亿元。烟叶生产稳步发展,收购烟叶6.37万担,实现烟农总收入8390.29万元、烟叶税1845.86万元。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健全。我市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庄园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养殖、园林、水果、花卉及生物药业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全市专业合作社达380多户、农业庄园11个、家庭农场26个。同时,积极鼓励土地资源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集中,形成以出租为主,转包、互换等形式为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格局,流转面积达3.4万亩。
农业品牌培育切实加强。我市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认证、原产地认证和知名商标、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探索农业品牌化发展模式。30个产品通过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创中国名牌2个、云南名牌8个、云南省著名商标20个,创建国家级千亩露地蔬菜标准示范园2个,银桥镇被列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加快重点水源工程建设,三哨水库扩建工程基本完工,凤尾箐水库启动建设,红旗水库扩建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大坪地坡耕地整治工程项目,改造中低产田地2.14万亩。抓好中小河流治理,西洱河太邑段、波罗江三哨段治理工程进展顺利,茫涌溪等3条溪清水产流入湖工程稳步实施,完成水利设施投入1.14亿元。
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实施5个省级重点村、2个中心集镇、19个示范村、2个中心村和3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龙下登村列为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湾桥古生、银桥沙栗木、上关青索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金梭岛渔业技能文化展演基地获中国美丽田园称号。全面启动农村公路攻坚建设工程,完成勘测设计170公里,新增公路里程19公里。安装乡村路灯6018盏,完成安全饮水工程8件,建设“爱心水窖”350口。扶持发展乡村旅游,全市以农家乐为主的经营户有807家。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000人,完成“农转城”1.1万人。深入开展“三清洁”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完成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和1500亩养殖库塘清退,推广商品有机肥1万吨,试验示范有机肥替代化肥种植烟叶200亩。大力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工程建设,启动喜洲镇畜禽粪便收集站建设。全年收集处理畜禽粪便12万吨,兑现补助240万元。
2014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41.9亿元,同比增长10.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95元,同比增长14.5%;粮食总产达17.9万吨,连续12年稳定增长,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 陈曙娟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