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全市“一盘棋”协同发展,全力推进以“两保护、两开发”为核心的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全市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3.51亿元,增长9%;财政总收入40.57亿元,增长6.76%,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53亿元,增长7.5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62.48亿元,增长21.2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26354元,增长1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0326元,增长14%。
(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生态农业成效初显。围绕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减少洱海入湖污染负荷的目标要求,加快发展生态农业,顺丰有机庄园、干海子有机烟基地、好宝有机稻谷等项目有序推进,推广使用有机肥1万吨,完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5万亩,认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30个。制定出台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7个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施意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兑现补助资金4366万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三哨水库扩建主体工程,改造中低产田地2.14万亩,建成11个乡镇农技站,完成中国农科院大理试验基地一期建设项目。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3.4万亩,秀野、立佳农业专业合作社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社。粮食总产达18.11万吨,农业总产值完成41.9亿元,增长10.2%。
工业转型步伐加快。加快千亿元工业园区建设,调整完善天井、满江、上登和凤仪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满江18条道路、上登排水及再生水系统等17个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标准厂房8.21万平方米;力帆骏马等9个技改扩能项目建成投产,嘉士伯大理啤酒搬迁等11个项目快速推进;上海交大(大理)研究院、大理学院科技园建设进展顺利。加大企业扶持力度,落实促进工业发展16条措施,兑现工业企业发展“五项奖”,金明药业等7户企业达标升规,明阳风电等3户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认定,“欧亚”等3个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辖区工业总产值完成380.88亿元,增长9.8%。通过抓项目、兴产业、打基础、增实力,大理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旅游品质持续提升。加快苍洱旅游大景区高端产品开发,编制完成旅游基础设施布局专项规划,集自行车交换、旅游大巴停靠、游客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20个环洱海服务站启动建设,天境阁示范点基本建成,旅游标识系统和环湖双层观光大巴项目加快实施,古城、古镇、古村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感通旅游小镇、苍山假日公园等31个旅游项目顺利推进,标准化等级评定、旅游市场整治、A级景区创建、旅游宣传推介等工作扎实开展,新开通长沙、郑州等6条航线。接待国内外游客918.17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35.01亿元,分别增长11.95%和24.41%。
商贸服务发展提速。深入推进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发展试点工作,多种业态并存的商贸物流格局初步形成。元通商贸城、钢材物流中心主体工程和琪年时代项目完工,五洲国际商业中心、滇西物流商贸城等项目顺利推进,玉龙副食品批发市场完成搬迁。海东金尚街区项目启动建设,曲靖市商业银行、海通证券等金融机构入驻大理,5户民营金融企业获批组建。4G网络全面覆盖环洱海沿线。居住产业平稳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82.97万平方米。全市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1.91亿元,增长14%。
(二)强化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洱海治理深入推进。加快实施“2333”行动计划,年内投入各类资金6.8亿元,全面推进两污治理、万亩湿地、亿方清水入湖工程。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3座、村落污水处理系统42座,修复湿地1215亩,清退鱼塘1500亩;收集清运处理垃圾20.26万吨、畜禽粪便12万吨,兑现补助3105万元。制定出台苍山十八溪水资源和河道保护管理办法,划定洱海生态保护三条生态控制线,不断加大以双廊为重点的环洱海综合整治力度,查处违法侵占滩地80起,封堵拆除排污口480个;深入开展洱海保护宣传和“三清洁”活动,洱海保护治理成果得到巩固,洱海水质7个月达到Ⅱ类。
海西保护扎实开展。严格划定保护界线,完成5个试点村规划修编,建成海西村庄及农田生态林113公里,12.26万亩基本农田划定数据库通过省级验收。继续开展“空心村”整治,农村建房审批机制进一步完善,银桥镇下阳波等14个自然村适应村庄规划实施的集体土地调整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运用航拍和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进行监测,加强综合执法动态巡查,查处违法图斑124个,清理违法违规占地48.2亩,海西村庄无序外延扩张势头得到遏制。
资源保护取得实效。着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不可再生资源,启动3条溪泥石流防治工程项目,完成6个中小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通过十年的不懈努力,苍山成功申报为世界地质公园。实施森林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森林大理”建设扎实推进,森林防火工作进一步加强。建成公益林1万亩,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5000亩,义务植树132万株。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强化,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
(三)突出规划引领,城乡建设协调推进
规划管理基础不断夯实。强化队伍建设,增加规划管理人员编制,筹建规划信息中心。提升设计研究技术水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不断做强做大,晋升为滇西首家甲级资质单位。加快重点项目规划编制,完成内外交通干线一体化、人防工程和天然气利用等规划。梳理整合109项规划,推进全国“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加强规划执法监察,严格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查处违法违规建筑行为1634起,强制拆除1.9万平方米。
海东新城开发快速推进。按省州要求和海东开发“项目建设年”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工程和商业投资开发等项目建设。新开工中学校区、木莲公园、消防特勤中队等26个项目,加快推进大理卫校、市政道路及管网、滇西国际商贸物流基地、大理创意经济园区等26个项目,建成独秀路路基、沐月街管网、智能交通管控等25个项目。海东开发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5.54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2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增长40%以上,海东新城雏形初现,示范引领作用凸显。
市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完成一水厂、二水厂扩建和六水厂一期工程,第一污水处理厂二期主体工程完工;实施能源管网工程,铺设天然气管道14.1公里;兴盛路、关平路等道路翻修工程完工,苍山大道、龙溪大桥建设顺利推进,泰安桥改造、人行天桥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完成环海东路全线绿化工程,种植以樱花为主的绿化树种17820株,实施一批特色园林小品项目建设,园林绿化水平逐步提升,国家园林城市创建通过省级初评。城区改建提升稳步推进,10个片区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62亿元,建成回迁安置房20万平方米。优化交通组织,加强信息化管控,建设标准示范路口,推行城市短途货运物流,新开通公交支线2条、校园公交5条,更新新增50辆公交车。完成“智慧大理”视频监控系统和云计算中心建设,成功发行“大理市民卡”。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