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5年3月16
星期一 第342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带你回到小时候 迁坟公告 铜火葬罐·明代 铜玉壶春瓶·明代 我和洱海的约会 大理门楼发展的历史概况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我和洱海的约会

□ 作者 张培胜 2015 年 03 月 16 日 星期一 阅读:13

上中学时,读过著名作家冯牧的散文中有关大理的记述,心里一直在盼望有一天亲自去大理感受一下。当时的想象,诚恳而逼真,纯朴而自然,不带一点杂念,只为了蝴蝶泉的胜景,一个心愿。

走上工作岗位,听朋友说得最多的是,要去大理,就得去洱海。于是,我就冲着洱海去大理了。和别的地方一样,大理的古城,同样是青石板路,青瓦坡顶的白族民居,整齐划一,依然有小桥,流水,人家,让我想到江南小镇,只是江南太静了,这里就显得悠然了,浓浓的民族特点,五颜六色的装饰品,衣物,日常用具,是民族的和谐表现,也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洱海,我来了。行进在路上,我在想,在内陆地上有叫“海”的地方,一定是有它独特的魅力。我的印象里,在陆上称作“海”的比较少,洱海名字的特点,就着实招人喜爱。

翻开历史,“洱海”名字,早在汉代它已名载史册。任何一个地方,与历史人物有关连,与历史事件相牵引,它就注定有魅力,有故事了。当年的张骞想通往印度,就建议往洱海附近经过,汉武帝下令在长安训练水军,征讨洱海附近的昆明人,当然,汉武帝想征服云南高原,其在长安“昆明湖”训练的水军不可能派上用场。因此,洱海沉淀在历史的长河里,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传奇。同时,历史的传奇也为今天的洱海增添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让我们深思,让我们回味。

站在洱海边,感觉碧蓝的湖水把天也染蓝了,宝石般的蓝天给洱海来了个严严实实的遮盖,水的蓝,天的蓝,人站在中间,是一个蓝色的世界。果真,这里没让我失望,这里确实有“海”的味道。

这么好的风景,我真想留下来,好好地感受一下,领略这里的文化,改变我平常见到的单调重复的面貌,来个新奇的体验。可是,我怕我的矜持,我的笨拙,给人笑话,给人不快,只好带着敬意的心情来陶醉其间吧。

我不知道用哪一个词语来描述洱海,它来得太突然,来得怪异,像一个顽皮的小孩,突然在高原之地,停留下来,安安静静地躺藏在大理这个地方,让我的眼睛陶醉其间,还以为真的是在太平洋的海边呢,有些不适应。再年轻的旅行者,也会惊讶,也会像慈父嗔怪小孩,说一声,你再顽皮,也不该跑到这里来了。可是,事实就是事实,它就来了。

我想,洱海来到高原,应该是一道黄浊的激流,而不是这般清澈和宁静。再多的想象,都只能是想象,有洱海的存在,更显自然的韵律,造化的机巧,给勇敢智慧的大理人带来明丽,带来平实,这样,大理人更显精致,大理的历史更有风韵了。

看过许多城市,为了发展经济过度开发却不注重保护,有些风景就不再有往日的风情了。而大理正在实施“两保护,两开发”,把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开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未来的洱海,会以更绝美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时间不早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洱海。我想对洱海说,等着我,下次,我会再来与你约会的。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