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5年2月13
星期五 第326期

记住乡愁,留下文化的根脉

———大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局、大理市规划局局长周克熙谈美丽乡村农房优秀建筑实例评选

□ 本版撰文/作者 ○记者 周国斌  摄影 李维江 杨焕英 编辑:大理时讯编辑 2015 年 02 月 13 日 星期五 阅读:34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诗意的文字,出自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它描述的是乡村建设的美好愿景,也触动了很多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期间,看到大理市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的房子雕梁画栋、院落干净整洁、植物生机勃勃时,总书记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

当前,我市美丽乡村农房优秀建筑实例评选活动正在火热开展,什么样的农房,能被列为优秀建筑,从而承载大理人民的乡愁?《大理时讯》视野周刊日前专访了大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局、大理市规划局局长周克熙。



大理时讯:总书记一句“记得住乡愁”,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站在规划工作者的角度,请您谈谈对“记得住乡愁”的理解。

周克熙:近几年来,关于“故乡沦陷”的话题很热。很多走出农村的人发现,虽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了,但很多人已经找不到了记忆中的故乡。乡村正在消失,记忆失去凭据,让很多人怅然若失。在我看来,“记得住乡愁”,是对过去多年中国城镇化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以前诸多关于中国城镇化路径选择、目标以及理念误区的全方位澄清和拨乱反正。对大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来说,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水一树都寄托着人们儿时美好的回忆,“记得住乡愁”,不仅是人文怀旧,

而关系到文化的根脉。我认为,在推进我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中,要立足本地资源、立足本地历史、立足本地特色,才能“记得住乡愁”。




大理时讯:时代在变,承载大理人乡愁的关键事物———乡村农房建筑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发展现状?

周克熙:随着时代的发展,大理市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村庄建设缺乏统筹安排,农民建房零星分散、杂乱无章,既浪费了大量农田和耕地,也破坏了苍山洱海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村庄建设的健康发展。好多农村民居都没有很好的设计,而是相互仿效,照抄照搬,造成了“千村一面”的现象,村庄应有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不断丧失。

近年来,大理市不断加大城乡规划管理执法力度,通过不同时期对违法建筑的集中整治,有效遏制了违法建设的蔓延势头,村庄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从2006年开始至2012年,我们先后完成了91个行政村430个自然村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其余村庄已纳入城市和集镇规划,实现了大理市域范围内村庄规划的全覆盖。通过科学规划,才能用美丽乡村农房使乡愁有所依托。

大理时讯:当前,大理市正在开展美丽乡村农房优秀建筑实例评选活动,这对保护大理历史文化,记住大理乡愁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周克熙:大理市的乡村农房,是大理人民最宝贵的历史文化财产之一。为指导和调控村庄合理布局,节约、集约使用土地,保护自然环境和田园景观,引导村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大理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美丽乡村农房优秀建筑实例评选活动,推出一批融田园风光、自然山水和现代文明于一体,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有机结合,保留和弘扬大理民族地区历史和文化传统,建筑安全美观、功能合理、生态环保的乡村农房优秀建筑,作为大理市农村农房建设的示范实例,来引导大理市农村农房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理,对我们的洱海生态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给予了肯定,也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开展美丽乡村农房优秀建筑实例评选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人民大力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理时讯:什么样的农房,能被评为美丽乡村农房优秀建筑实例?评选的范围和条件是什么?

周克熙:美丽乡村农房优秀建筑实例评选范围,是大理市行政村村域内已投入使用1年以上且目前在用的农民自用住房。

评选的条件,首先要合法合规,手续齐备。建筑建设符合有关规划建设要求,建房占地和建筑面积符合大理市相关规定。其次要建筑安全,经济合理。建筑选址合理,没有明显的地质等安全隐患;结构类型合理,达到当地抗震设防要求;设施设置安全。建造标准适度,造价与当地平均水平相当。第三,要建筑美观,功能合理。建筑与周边环境协调,形态优美、比例和谐、色彩适宜,具有明显特色。建筑功能布局合理,通风采光良好,设施齐备。庭院整洁卫生,绿化适当,富有乡村气息。第四,要生态环保,传承文化。建筑尊重自然生态环境,有环保措施,对环境干扰小。采用有效节能措施,建筑全生命周期低碳环保。尊重、延续地域与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反映时代气息,无盲目抄袭外来文化要素的现象。还有就是要农民满意,使用方便。农房居住舒适,住户认可。

制定以上的评选范围和评选条件意味着,在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村不一定要处处向城市看齐,乡村要有乡村的样子。所说的城乡一体化,在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同时,也要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特别是要保护一些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村庄。要尽可能在原有的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这样,才能记得住乡愁,才能守得住幸福。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