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5年2月2
星期一 第316期

大理时讯时政要闻 适应新常态 把握新机遇 谋求新发展 全力以赴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第1版:时政要闻 PDF原版PDF下载

适应新常态 把握新机遇 谋求新发展 全力以赴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在中共大理市委八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 作者 李福安 2015 年 02 月 02 日 星期一 阅读:21

同志们:

现在,我受市委常委会委托,向全委会作工作报告。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州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全面总结2014年工作,研究部署2015年工作,审议通过《中共大理市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征求《大理市构建五大基础网络发展五大产业实施意见》的意见建议,团结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谋求新发展,努力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2014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坚持稳中求进,锐意改革创新,奋力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和“两区一委”发展,全市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201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13.5亿元,增长9%;完成财政总收入40.57亿元,增长6.76%,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7.53亿元,增长7.57%;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62.48亿元,增长21.29%;完成辖区工业总产值380.88亿元,增长9.8%;完成农业总产值41.9亿元,增长10.1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91亿元,增长1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354元,增长1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326元,增长14%。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入。市委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全年组织5次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活动,市委领导带头深入基层上党课作宣讲,带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坚定信念、增强党性、提升能力的过程,组织开展专题学习活动443场次,多渠道、多形式培训干部群众3万余人次,发放《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5000多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把学习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相结合,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全面把握,切实把学习贯彻成果转化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力量。

(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全面贯彻落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强力推进洱海保护治理“2333”行动计划,严格划定洱海生态保护“三条红线”,启动实施新一轮“三退三还”工作,苍山十八溪综合整治、北干渠截污工程、环洱海村落污水收集处理等项目有序推进。深入开展“三清洁”活动,洱海流域服务业综合整治扎实推进,洱海湖滨滩地管理不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成效明显,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洱海水质有7个月达到Ⅱ类。进一步巩固海西保护成果,全面开展海西土地利用航拍监测,划定基本农田12.26万亩,实施村庄和农田生态林建设。深入开展违法违规建筑专项整治,严格村庄规划管理,依法查处私搭乱建行为1634起,清理违法违规建筑1.9万平方米。全面加强苍山生态保护,扎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完成花甸坝天然草场圈地保护围栏工程,苍山成功获批为世界地质公园。

(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大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全面落实惠农利农政策,乡镇农技站建设、中低产田地改造、农村承包地流转等工作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现代农业庄园建设成效明显。全力加快千亿园区建设,完成上登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凤仪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园控规编制,园区基础设施和重点工业项目顺利推进,建成标准厂房8.21万平方米,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2.36亿元,大理经济开发区成功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推进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组建成立环洱海旅游投资开发公司,全面开展旅游标准化等级评定,各大景区景点品质持续提升,大理古城5A级景区创建通过省级初评,全市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社会总收入再创新高。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商贸物流网络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业多元化发展,信息服务业快速增长,居住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四)城乡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坚持以规划引领城乡建设,开展《大理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编制,启动城乡规划信息平台建设,城乡规划管理和执法监察不断加强,我市被列为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县市。下关城区改建提升项目进展顺利,市政道路和综合管网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城市管道天然气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国家园林城市创建通过省级初评,城市品质和形象显著提升。海东开发快速推进,完成新城区建设项目25个,市行政中心、起凤公园、物流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等52个项目顺利推进,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2.04亿元,新入驻企业29户,海东新城雏形初显。全面实施29个新农村建设项目,改造农村危房2800户,“点亮大理”工程安装路灯6018盏,完成农转城10736人,城乡差距逐步缩小,我市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市。

(五)社会民生事业持续改善。不断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薄弱学校改造项目133个,下关二中、喜洲完小等学校改扩建项目顺利完成,建成乡镇中心幼儿园3所,农村教师待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州前列。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镇村两级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93%,重大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卫生应急等工作有效加强。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深入推进广播电视事业改革发展,全面抓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大型体育赛事举办等工作,文化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人心、成效明显。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新增就业7213人,建成保障性住房5340套,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坚持党管武装,抓好“双拥”工作,我市连续九次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称号。“智慧大理”建设不断加快,完成视频监控系统、云计算中心建设,成功发行“大理市民卡”。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动物防疫、统计调查、人口计生、食品安全、禁毒防艾、老龄老干等工作不断加强,殡葬改革、民族宗教、人防、科技、侨务、档案、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

(六)全面深化改革开局良好。市委认真贯彻省州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全市56个改革要点、203项具体改革任务稳步有序推进,117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简政放权力度不断加大,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04项、调整29项、承接111项。进一步理顺“两区一委”财政、土地、规划等体制机制,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居民生活用水阶梯价格改革,大理水务公司完成资产重组,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稳步实施,公务用车改革、洱海资源保护费改革、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工作有序推进。洱海流域生态补偿、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不断创新,支持洱源县1500万元结对开展洱海流域保护治理。党的制度建设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公示了全市70个部门共838项权力清单。

(七)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市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的基础上,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职责、依法行政,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断加强统战工作,始终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大力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千方百计丰富基层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积极开展自然村村民自治试点,大力推进党务、政务、司法、厂务、村务公开,保障群众对基层政治生活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深入推进平安大理、法治大理建设,扎实开展“严打”整治行动,“大调解”工作体系不断完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实现创新发展。

(八)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市委始终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市委常委班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学习、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省委第五巡视组的反馈意见,全力抓好征地拆迁、城区改建、交通拥堵、农村宅基地、政府工程款拖欠等整改工作,重点整治环洱海私搭乱建、客栈无序发展、污水直排等突出问题,妥善解决好洱海天域、凤凰海景酒店、南国城、希夷之大理等历史遗留问题,社会各界充分认可、高度赞扬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群众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测评满意率达99.57%。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落实乡镇和市属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完成干部人事调整275人次,选派15名年轻干部到11个基层一线岗位进行培养锻炼。高度重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组建成立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完成1582个基层党组织的分类定级,为民服务综合平台实现全覆盖,圆满承办全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五民五心”活动入选“全国100个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法”优秀范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积极支持纪委“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狠抓作风建设,加大惩治力度,源头预防腐败,规范权力运行,全市党风政风明显好转。

2014年以来,我们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细化措施不明确,工作方法不多,整体推进速度慢,成效不明显。二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瓶颈制约,环保投入不足,环保设施建设与管理滞后,生态文明建设任务非常艰巨。三是传统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短,新兴产业规模不大、后劲不足,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四是城乡规划体系不完善,各类规划衔接不足、监管不严,村镇发展缺乏规划制约。五是城乡基础设施薄弱,功能不配套,监管水平不高,交通拥堵、私搭乱建、违法排污等问题十分突出。六是政府筹融资受限,债务负担沉重,财税增收困难,刚性支出大,可支配财力有限,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较弱。七是依法治市意识和全民法治观念还未深入人心,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存在。八是少数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部分党员干部为官不为、不敢担当,政令不畅、执行力弱等问题突出。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坚定信心,稳中求进,力争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在新常态下,虽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的困难和挑战,但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等重大战略,省州党委、政府作出构建五大基础网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部署,我市无论是投资还是市场容量,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面临许多新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精准发力,积极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努力推动新常态下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全年的工作意义重大。2015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州委七届七次全会的部署要求,统筹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市、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滇西中心城市建设为统领,坚定不移地把中心城区作为城市形象提升的核心区,海东作为山地新城建设的主战场,创新区作为产业聚集发展的引擎,度假区作为特色历史文化展示的窗口,注重优势互补,彰显区域特色,发挥整体功能,全力加快产业升级,强化生态保护,统筹城乡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力争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奋力谱写中国梦大理新篇章。

201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建议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按照上述要求和工作目标,2015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产业,促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关于“构建五大基础网络、发展五大产业”的决策部署,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加大中低产田地改造、土地开发整理和土地流转力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庄园、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生物资源开发、生物制药、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扎实做好国际茶花大会筹备工作,推动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坚持把海东新区作为环洱海大服务、大健康产业的核心片区来打造,推动万达项目尽快落地海东,加快大理创意经济园区、滇西国际商贸物流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项目向海东布局,着力打造全国山地生态城镇建设示范样板。坚持以建设千亿园区为目标,不断优化园区产业布局,深入探索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加快建设天井和满江商务核心区、上登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凤仪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园,实施科技孵化器和创业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上海交大大理研究院、大理学院科技园建设,支持顺丰肥业、大理药业等企业上市融资,实施微型企业培育工程,以园区引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争取把我市列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旅游合作示范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继续推进苍洱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加快大理古城5A级、双廊3A级景区创建,加强古镇、古村落、古街巷保护开发,大力推进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和高端酒店建设,加强旅游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积极培育消费市场,支持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商贸业态,加快商贸中心、农贸市场、乡村农家店建设,进一步活跃城乡市场。

(二)抓改革,增活力,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继续推进工商登记和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加强税收征管,严控债务风险,推进依法理财。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规范和调整洱海资源保护费征收工作,健全环洱海流域环保设施正常运行长效机制。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力度,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开展新一轮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扎实推进“镇改办”和“村改居”改革,积极探索自然村管理体制创新。统筹全市“一盘棋”,充分发挥“两区一委”在全市统筹发展、产业聚集、对外开放、体制创新、机制激活中的重要作用,涉及立项审批、行政审批和程序性工作原则上以各区委为主,市级部门主动做好协调服务,市委、市政府重点对重大决策进行审定,支持“两区一委”快速推进开发建设,确保重大决策全面落实。积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继续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全面实行“三警合一”。不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推动以“三权三证”抵押融资为重点的“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深化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综合改革,继续推进市级媒体创新发展,加强新闻人才培养,探索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创新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保护机制。建立和完善全市统一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制度改革。

(三)抓生态,优环境,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贯彻落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深入实施“2333”行动计划,加快实施新一轮“三退三还”工程,深入开展“三清洁”活动,做好全省农村垃圾处理示范县(市)建设工作。不断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千方百计加大洱海保护治理投资力度,加快洱河北路综合管网建设,稳步推进海西片区统筹取水供水工程,扎实开展洱海流域生态湿地项目建设,建立健全村落污水收集处理运行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不断加大环湖客栈、餐饮服务业综合整治力度,坚决打击违法排污、私搭乱建、挖沙采石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快修复洱海流域生态系统,力争洱海水质7个月以上保持Ⅱ类。严格执行《洱海海西保护条例》,坚决落实海西保护“六条措施”,全面完成海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强化无人机定期航拍和卫星遥感监控,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违规用地和建设行为,始终保持环洱海流域执法高压态势。加快海西土地利用规划、村庄规划修编工作,稳步推进“空心村”整治,加快村庄和农田生态林建设,全力保护海西田园风光。加强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规范苍山资源开发和生产经营行为,启动实施苍山十八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力争3至5条溪列入国家和省治理计划。加快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深入推进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建设,扎实做好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

(四)抓统筹,强基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紧紧抓住我市被列为国家“多规合一”和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机遇,加快编制《大理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推进规划展览馆、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建设,加快实现全市规划管理一张图、一个信息平台、一个协调机制、一个监督体系、一个反馈机制。进一步深化市情认识,立足项目支撑,加强课题调研,多方征求意见,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坚持优势互补,联动发展,进一步加强协调联系,优化服务事项,全力支持“两区一委”创新发展,实现全市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城乡统筹、生态保护六个一体化。加强“农转城”工作,强化“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加快农民就近市民化进程,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强以城乡道路、饮水安全、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做好广大铁路扩能改造、大瑞铁路、大攀铁路等项目建设,完成国道320线和214线境内段提升改造,推进环城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实施农村公路“三年攻坚”计划,全面提升大丽路、环海路和村级公路等级。优先发展城乡公共交通,推进出租车运力投放,加快农村客运站建设,全面提高通行能力,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加快凤尾箐水库、红旗水库扩建等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乡镇“一水两污”试点项目。科学规划城市功能布局,稳步实施城区改建提升,加快龙山隧道、龙溪大桥、人行天桥、公共停车场等市政重点项目建设。认真按照“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要求,深入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争取太邑乡“整乡推进”项目纳入省级计划,抓好红河源片区扶贫综合开发,全面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推进“点亮大理”乡村路灯建设,加快打造一批富有大理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加大资金投入、项目整合和金融支持力度,高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建设。

(五)抓民生,保稳定,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全力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再就业,促进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扩大农村居民、非公经济职工、灵活就业人口、城镇失业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全力支持大理学院更名大理大学,配合抓好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筹建工作,加快校安工程建设,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发展。加快市第三人民医院、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等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加快实施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试点,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抓好大理古城文化中心、大理美术馆等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全民文化体育活动。加快推进下关、凤仪棚户区改造,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4000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房建设1600户,不断健全城乡社会救助、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党管武装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积极争创全国第六届双拥模范城。加快“智慧大理”建设,全面推进“市民卡”工程。深化“平安大理”建设,不断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推进禁毒防艾、社区矫正等工作。强化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抓法治,建制度,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加快法治大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进程。进一步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实现决策权责相统一。加强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管理、规划建设、社会维稳等重点领域的基层执法力量,强化突出问题依法治理,着力解决执法缺位等问题,推进基层治理步入法治化轨道。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委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的制度,加强人大对预算决算审查、国有资产监督职能,强化人大对“一府两院”工作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加强市委同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不断拓宽国家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协商渠道,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扎实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深入推进司法改革,切实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进一步规范司法权力运行,强化司法监督和司法保障,不断增强司法公正度、公信力、权威性。全力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外事等工作,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让各族各界人士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有更大作为。



三、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认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的八个方面要求,牢固树立“管党治党成于严”的理念,不断强化“抓好党建是本职、抓不好党建是失职、不抓党建是渎职”的责任意识,把从严治党的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一)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进一步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加快形成党委抓、书记抓、部门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严格落实党委班子定期研究党建工作、党委班子成员和党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抓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继续推进党组织书记“联述联评联考”,实现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切实把全市各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加大党建责任落实的检查督办力度,对管党治党履职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及时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对管党治党不严致使问题频发、不正之风蔓延的,严格追究领导责任。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坚强领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二)扎实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的思想,进一步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严格按照“思想建党、自查自纠、党性分析、专项整治、从严从实、解决问题”的要求,扎实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使作风建设的要求真正落地生根。紧盯“四风”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抓好教育实践活动“两方案一计划一清单”和省委第五巡视组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完善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快速纠正的长效机制,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严格执行作风建设明察暗访制度,强化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管。加大干部作风整改力度,组织开展“为官不为、不敢担责”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干部作风“不正、不实、不为、不廉”以及懒政、庸政、怠政等突出问题。认真落实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接地气、强底气、扬正气。

(三)始终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坚持以“三严三实”的标准约束和管理干部,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使各级干部自觉履行职责,始终做到对党忠诚、坚持原则、恪守底线、敢于担当、勤于政事、干净干事。严格按照“好干部”的五条标准,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干部选拔“实绩导向”,严把选人用人关,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强化后备干部队伍和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优选高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到党政机关担任见习领导,借脑借智促进全市干部工作观念、发展思路、前沿思维的创新转变。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加强“两区一委”、市级部门和乡镇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和交流,切实增强干部换位思考、主动服务、协作配合意识,真正形成和衷共济促发展的工作格局。严肃外出报备、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和请销假制度,严厉整治干部“走读”问题,全面加强干部日常监管。

(四)全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围绕服务型党组织“五个服务”主攻方向,坚持“8433”总体思路,全面推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加大“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力度,加强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常务书记、农村致富能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五民五心”、无职党员轮流值班服务活动,充分发挥综合服务平台和为民服务站点作用,切实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稳妥慎重做好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加大村级集体经济财政补贴和信贷扶持力度,扎实推进“红色信贷”和“合作股份”工作,完成消除10个空壳村的工作任务,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发展活力。针对机关、企业、社会组织等不同领域党组织,采取选派常务书记、建立组织系统联系点等措施,促使每个基层党组织实现晋位升级,推动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坚决抓好反腐倡廉建设。从市委做起,以上率下,督促全市各级党组织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党委主要负责人必须认真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班子其他成员严格履行“一岗双责”,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切实把主体责任扛稳、抓牢、做实,真正做到坚持原则、敢于担当、履职尽责。加强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导,配齐配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支持纪委聚焦主业,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做到敢于监督、有效监督,切实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坚持“零容忍”,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有案必查,对腐败问题敢于亮剑、敢于碰硬、绝不手软,努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同志们,面对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和重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必须在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再接再厉,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为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大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