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7时左右,我们社区组织老年人跳广场舞。大家既锻炼了身体,也陶冶了性情,感觉很舒心。”大理镇五华社区72岁的赵玉旭老人服务居民多年,乐此不疲。老人退休后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和组织社区居民群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居民们的业余生活。
围绕“五民五心”工程的实施,以乐民为目标,弘扬文化,丰富生活,我市各社区党总支结合实际,积极组建群众性文体组织,蓬勃开展文艺汇演、全民健身等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社区以公民道德建设为重点、社区文化建设为依托,加强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开展科普读书、书画展、道德讲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社区居民凝聚力。
下关镇西大街社区设置了2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场所、40多平方米的图书室,配套10余套文娱器材和3000多册图书,20多平方米的健身活动室配备了健身器、跑步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下关镇花园社区充分发挥各生活区艺术队、文艺骨干的作用,大力开展文艺汇演、全民健身、书画摄影展等文体活动,有图书6000余册的社区图书室影响力不断扩大,增强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五华社区结合开展“全国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活动不断丰富图书室书籍,有5000余册书籍的图书室全天候为居民免费开放,组织社区文艺队在节假日为游客和群众义务演出;大理镇银苍社区设置总面积为60平方米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室、约2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场地,建立文明电教室、文明市民学校,组建多支文化队伍;下关镇荷花村积极建设农民文化广场、农民图书馆,组建文艺宣传队和洞经古乐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培养村民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社区精神文化的不断丰富、文体活动的蓬勃开展,得益于我市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我市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社区)文化室、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标准篮球场、广播电视“户户通”等重点文化惠民项目。经过多年努力,全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农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的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市各乡镇文化站均配备了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乡镇文化站均挂牌“农民文化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并统一配备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终端。全市建成111个村级文化室、31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配备了文化专用设备及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终端,建成农家书屋141个,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全面覆盖。充分依托党员活动室、文明市民分校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平台,我市各社区将教育学习从党员干部覆盖到社区居民群众,不断提高党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创业致富能力,实现“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居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目标。
每个星期一下午,下关镇正阳社区老年公寓就会传来悠扬的乐曲声和歌声,6年来,正阳社区十八溪乐舞团坚持为“老年公寓”的老人们表演节目。66岁的张超是乐团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他说:“我曾经也是文艺工作者,能为老年公寓的老人们送去欢乐,自己也很开心。”
坚持文化阵地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我市公益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全面免费开放;在大理文化馆、明珠广场、全民健身中心等组织开展周末广场文艺演出惠及观众30余万人次;组建14个放映队,电影放映“2131”工程每年完成乡村1332场次、城区广场400余场次的电影惠民放映;每年元旦春节期间深入各乡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12场次。同时,我市积极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工程”等46个项目,其中乡镇灯光篮球场项目5个,行政村和社区项目41个,2014年起在行政村、社区安装健身路径。积极普及和发展全民健身运动,每年全市各乡镇、机关、社区、学校、协会等举办综合性或单项体育运动会、节假日健身活动约100多项次,参与活动的人数达10万多人次。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社区、村委会在公园、广场组织群众性演出,广大市民尽享文化生活的魅力和乐趣。目前,全市共成立文体队529个,演出活动1939场,受益群众311977人,开展其他乐民事项520件。不论是清晨还是夜晚,在公园、广场、小区,晨练队、舞蹈队、合唱队、太极拳队等社区文体组织活跃在每个角落,共同奏响美妙动人的幸福之歌。 记者 陈曙娟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