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始终坚持“围绕政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政务”的理念,以强化服务意识、丰富服务载体、提升服务能力、注重服务实效、提供满意服务为主基调,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重点,紧紧抓住实施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项目这一契机,按照“12345”工作法:健全一个体系、管好两个大厅、搭建三个平台、完善四项制度、做好五个服务,努力实现政务服务工作与群众“零距离”。
健全一个体系,实现政务服务全覆盖。全市11个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和142个村(居)为民服务站已于2012年底全面建成,并于2014年向1583个村组延伸设立为民服务点,全面建成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了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的目标。同时按照“一间办公室、一块牌子、一名工作人员、一块公示牌、一台电脑、一本台账、一套制度”等“七个一”标准,规范村(居)为民服务站建设。截至2014年12月,市政务服务中心(含4个分中心)累计受理各类办件297207件,办结296458件,办结率达99.75%;乡镇受理各类办件51514件,办结51491件,办结率达99.96%。
管好两个大厅,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一是规范“实体大厅”管理,即建立健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考核机制。始终履行“全年365天,天天上班,节假日不休息”的承诺,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2033平方米办事大厅全部采用敞开式柜台,统一工作制服和标识;处处着眼细节,设置电子书、信息岛、LED显示屏、咨询引导台、无障碍设施、商务中心、书写区、休息区、等候区等便民利民设施,力争为窗口工作人员和办事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二是抓实“虚拟大厅”建设,将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建成“永不下班”的行政服务中心。充分应用信息资源和网络技术,按照“标准统一、分级管理、方便快捷、规范高效”的原则,率先在全省试点建设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做到审批事项网上咨询、申报、预审、办理、查询、反馈和监督问效等“一条龙”,现已完成989条事项的同步工作,网上办理三级深度达51.57%,全部实现上线试运行。
搭建三个平台,汇聚为民服务合力。一是依托先前建立的市政务服务中心平台,组织16个部门进驻65个行政审批事项,按照“一窗受理、同步审批、限时办结、全程监督”模式,建成了投资项目三级联动审批平台,审批时限提速50%以上,实现“就近申报、一窗受理、全程代办”,有效解决了“项目审批难、落地难、办事难”问题。全市2014年共受理投资项目298个,概算投资累计243.25亿元,审批办结率100%。二是建立市、乡(镇)、村(社区)、组四级为民服务综合平台。将各项服务项目放到综合服务平台上,实现党建、政务等信息互联互通,电脑屏、电视屏、手机屏的“三屏合一”,从农民跑到干部跑,从干部跑到网络跑,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搭建网络问政平台。为保障“96128”政务查询专线畅通,开通“大理市在线”政务微博,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2014年,“96128”专线累计受理来电4129人次,转接成功3287人次,满意率98.33%;“大理市在线”政务微博共受理206条,回复发布174条;全市共完成重大决策听证32项,重要事项公示30项,重点工作通报11项,政府门户网站发布信息179条,共编撰政府自身建设工作简报17期。
完善四项制度,增添组织服务活力。一是建立领导“三带”制度。实行领导带班、领导带办、领导带批“三带”制度。二是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办事群众制度。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行政务局每名领导干部直接联系2至3个服务对象,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政务服务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建立政务局领导坐班制度。每人带班一周、坐班一天,对大厅进行现场监督管理,受理群众投诉,解决窗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处置政务服务大厅发生的突发事件等。四是建立政务服务大楼进驻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成立进驻大楼单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建立政务服务大楼进驻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把政务服务大楼各进驻部门建成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和阳光运行的窗口。
做好五个服务,提高服务群众和自身建设能力。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党支部以“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为着力点,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软硬件环境,加强自身建设,立足本职工作,谋求创新发展,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在服务中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了窗口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了审批办结率,取得了党务政务服务群众“同频共振”的良好成效。 王艳萍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