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门楼,《营造法原》中释为“凡门头上施数重砖砌之枋,或加牌科(斗拱)等装饰,上覆以屋面,而其高度超出两旁之塞口墙者”。门楼建筑起源于春秋时代的阙,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在大理地区门楼作为建筑群的一个单独单元,是一座城池、一条街巷、一个村寨、一座庙宇、一所花园、一所书院、一座桥梁、一座院落、一户人家等的总出入口,也是一种贫富的象征。古人说:“千斤门楼四两厅”,即表明门楼作为脸面的重要性,其代表的是一种身份,是中国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一种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体现。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推出“大理老门楼”专栏,敬请关注。
大理门楼的产生
大理门楼的产生是与大理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及汉文化的传入,建筑技术的进步和院落形成分不开的。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吴金鼎等人从1939~1941年,在大理苍山、洱海境内进行考古调查撰写的《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中,从发现的大理居住遗址来看,在新石器时代,有半穴居、穴居。此后,省、州文物部门从剑川海门口遗址考古发掘、宾川白羊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等来看,青铜文化时期(商至西汉)有巢居房、杆栏式建筑、垛木构架房、红烧土房。在这两段时期,大理的这些居住建筑形式还没有发现门楼。1982年,大理州文管所从大展屯二号东汉汉墓抢救性发掘出土文物中有庑殿顶三重檐式方形楼阁模型,其底层楼房上加柱头斗拱、斗拱庇檐,庇檐四边有檐椽瓦垄;1990年,大理州文管所从大理制药厂东汉汉墓抢救性发掘出土文物中有陶悬山顶两个建筑模型,模型与中原一带出土的汉代模型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是大理地区出现楼阁式斗拱建筑的实证,也为门楼形成提供了建造技术的依据,这与西汉王朝、东汉王朝对云南的开发及东汉移民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建筑技术的历史密不可分。由此,可以推断,大理地区门楼的产生最早也应在中国古代春秋时代出现门楼建筑之后的东汉。
(待续)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