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源寺又作圣元寺,在大理市喜洲镇庆洞村,据《重建圣元寺并常住碑记》记载,圣源寺始建于隋末,唐代扩建,元、明、清时多次复修重建。
传说唐贞观年间,观音大士开辟大理时,曾在此显圣,黄鹿、白象显异,瑞光弥岭,蒙氏随后在此建寺以纪盛。宋真宗时段氏重修,使圣源寺成为大理的佛都。据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所立的寺碑记载:圣源寺原为南向,明末山洪暴发,寺被冲毁,仅余前殿,重建时改为东向。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清兵进攻大理。夜袭住于寺内的杜文秀起义军,双方激战,寺毁。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重建。到了1945年,寺僧大安主持又重修。现存大殿5间,南北厢房各5间,东厢房共7间,中间楼下为通道,整个建筑为四合院式。圣源寺内曾保存有《白国因由》一书的雕版,并在正殿14扇雕花木和格子门上,以观音十八化为题材雕刻了精湛的《白国因由》故事浮雕,颇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可惜,雕版和格子门在“文革”时被毁。而且圣源寺大殿建筑规模宏敞,在大殿的每一块天花板上,也都绘有佛教故事的绘画,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线条清晰,是非常难得的珍贵艺术作品。圣源寺大门上曾有人写过这样的楹联:
圣德大如天,想当年,去怪安良,历唐宋元明,佑邦希圣学圣;
源曲深似海,至今日,开来继往,合释儒善信,迎我佛源本源。
明代著名学者杨黼写过这样的回文联:
圣学相贤相学圣
源还有本有还源
圣源寺内还有一块特别的石碑,即山花碑,碑的正面为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杨森撰的《圣源西山记》,背面为杨黼(乃明初白族著名学者和诗人)创作的山花词20首,每首4句,共80句。该词牌称“词记山花,咏苍洱景”。故俗名山花碑。山花词这种词体,通篇用汉字记录白语写成,字虽是汉字,却需用白族语诵读,唱时半白半汉,具有浓郁的地方语言韵味。对研究白族历史文化有较高的价值。1985年,圣源寺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报整理)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