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4年11月27
星期四 第270期

大理时讯专版 践行价值观做新时期的大理人 别把我们的钥匙丢了 朋友,请友善

第4版:专版 PDF原版PDF下载

别把我们的钥匙丢了

□ 作者 ○大理新世纪中学高一(1)班 袁玉霜 2014 年 11 月 27 日 星期四 阅读:13

不论中国怎么样,请记得: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祖国。

曾经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两位外出到德国留学的中国人发现,那里的国民素质非常高,有一次他们外出旅游,车驶入了一条公路,前面路段发生了车祸,这两位心中暗道:“这条公路今天一定堵死了!”可是出人意料的是,一路上畅通无阻,那些因车祸而堵在右道的车辆排起了一条长龙,却没有一辆车越道逆行!这两位留学生不相信德国人的行车文明这么好,以为是交警在旁管理的结果。于是他们两个在晚上设计了一个小实验,来测试德国公民的文明程度———在相邻的两个公用电话亭里各自装了一个男士专用和女士专用的牌子。结果第二天他们来时,在“男士专用”这边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男人们没有任何不悦与不耐烦,而是安静的等候着。而“女士专用”那边却空无一人,当问起他们为什么不用旁边这部电话时,其中一位男士回答说:“哦,那是女士专用的,我们可不能破坏了这种秩序呀!”两个中国留学生顿时沉默了。或许,我们这个拥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渐渐地迷失了一些东西,而取而代之的,是我们传统文明的遗失!我们的中国,把钥匙丢了,丢了钥匙怎么能打开世界呢?当你在国外的饭店里看到用汉语印的“禁止大声喧哗”、“不许随地吐痰”等字样时,难道你该庆幸中国文化已经影响到了那么深刻吗?不!那是因为中国人的不文明已经传到了国外,中国人在国外的形象,已经又一次向下陨落了!

想必大家已经对“中国式xx”早有耳闻了吧!中国式过马路:凑足一拨人就走,管他什么红灯绿灯!中国式旅游:每到一个地方要写上“XX到此一游”。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惨象,已使我目不忍睹,流言,犹使我耳不忍闻!”这样的这样,实在太多了,还有很多。我想问:“中国人怎么了?中国社会怎么了?难道我们真的要这样把自己文明的钥匙掩埋起来吗?我们几千年的文明真的要毁于一旦了吗?”看着国外那些国民素质之高,不禁想起中国如今的社会,但多数人也只是想想罢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文明正在一点一滴的流失,而想要重新找回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从“彭宇案”到“小悦悦事件”,近几年来,我们的社会风气每况愈下,以至于在马路旁的老人该不该扶,见死要不要救等问题,竟成为了国人茶余饭后的话题!真不明白我们怎么了,难道我们遗忘了“那些年,我们一起学雷锋做好事”的时光吗?而今中国的现状,想必雷锋归来也“唯有泪千行”吧!很显然,想要彻底解决文明遗失的问题,就要究问题之本,治问题之源!那问题的原因何在呢?首先,现代人大多是说的多﹑做的少。敢问在社会风气不正时,像北大校长那样在微博上发布“撑腰体”类思想言论能解决问题吗?难道老人摔倒了都等着北大人去扶啊!这种问题要想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不仅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正确引导,而且需要加强执法部门的办事效率,更需要司法部门能够做到依法办事,秉公执法。

不要一昧的批判别人怎样遗失了文明,丢了中国人的脸,首先要考虑的是我们的社会风气是否出现了问题;更不要只顾着抱怨社会的冷漠,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问题,“成大事者,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构文明路,一己不正,何来正社会?”所以,构建文明社会,找回中国所遗失的文明钥匙,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在微博上随便写几个字就能解决的问题。更多的是要我们每个人真正的付诸行动,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我们每个人的心若绽放,他人自灿烂!当我们在不断的批判他人时,可曾想过自己又做了些什么?天天唠叨社会﹑道德﹑文明的人慧根往往不高。真正有觉悟的人,已经把这些都视为理所当然的,内化到自己的行动中去了,以自己的行动来影响着更多的人迈向文明!也只有这样,中国的明天才会越来越好!

恪守内心的文明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在金钱至上的今天,在社会风气败坏的此时,在我们人性的文明正在被外界污浊的空气影响时,人们呀!是不是该重新审视一番自己的灵魂呢?不要被他人所败坏自己的行为,蒙蔽自己的双眼,迷失了自我的方向。请擦亮自己的眼睛,清洗一下自己的灵魂,让文明传播于每个人的身旁,让文明永驻人间!

蓝天有蓝天的蔚蓝,瀑布有瀑布的雄伟,小草有小草的芳香,山林有山林的宁静。让我们恪守内心的那一份文明,永怀一颗纯净的心,将文明付诸行动,真诚相待,融洽相处,让文明之花绽放于华夏的每一寸土地!

(指导教师:王兴梅)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