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4年11月10
星期一 第260期

大理时讯时政要闻

第1版:时政要闻 PDF原版PDF下载

完善城乡垃圾清运 规范建筑垃圾管理

我市改善城乡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2014 年 11 月 10 日 星期一 阅读:35

美丽的城市,脏乱的农村。这是市民群众和广大游客对我市城乡环境的一个深刻印象。而今,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三清洁”活动的开展,我市建立完善了城乡垃圾清运模式,规范建筑垃圾管理,强化“脏乱差”治理,全市城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市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得到明显提高,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城乡生活垃圾 实现一体化管理    

每天清晨,海东镇南村、大理镇南五里桥村等村庄的保洁员就会准时清扫巷道,及时将垃圾收集点的生活垃圾全部装车,然后运往指定的垃圾中转站。这些垃圾经过压缩处理后,统一运往垃圾发电厂,作为发电原料被消化一空。

自从村里有了正规的垃圾清运车,我市广大农村居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自发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每天将自家的垃圾用塑料袋或垃圾桶分拣,只要村里垃圾收集清运车的音乐响起,村民们就会定时定点交由清运车统一收集处理。

“自从有了专职垃圾清运工和垃圾清运车,村子里就干净多了。”海东镇文笔村二组组长赵永建说,以前人们随意倾倒垃圾,既不卫生,又不雅观,文笔村积极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积极投身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为建设美丽幸福新大理出一份力、尽一份责。

为提高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我市按照“科学治理、科技领先、城乡一体、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创新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置新模式,扎实推进洱海保护治理。目前,我市在农村建设了6个小型堆放式生活垃圾中转站、1000个垃圾收集池、50座垃圾焚烧炉。对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实行“农户缴费、政府补助、户保洁、村收集、镇清运、市处理”的模式进行收集处理,对主要城区则采用道路清扫保洁、果屑箱清掏(洗)、垃圾清运车收集的模式进行收集处理。

目前,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已全部做到无害化处理。如今,不论走在城市还是农村,村容村貌整洁了,街道巷道干净了,群众的环保意识增强了,文明新风激发着市民群众对家园的热爱、引领市民群众户户参与环保、人人爱护家园。

资源化利用 让建筑垃圾有了用武之地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大量建筑垃圾随之而生,如何处理这些建筑垃圾一度成为困扰人们的难题。2013年,我市通过公开招标,批准了4个有资质的企业建设4座建筑垃圾处理厂,初步走出了一条资源化、无害化、市场化处理的好路子。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不但有效避免了环境被污染,而且让建筑垃圾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目前,我市批准建设的4座建筑垃圾处理厂中,大理兆平建筑垃圾处理有限公司和大理鼎盛渣土填埋场两个公司正常运营。据大理兆平建筑垃圾处理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建筑垃圾中有大部分可再生利用,公司通过分类、分拆建筑垃圾后加工成免烧砖,目前公司年设计处理建筑垃圾能力达15万方左右。公司采取将混凝土、废弃砖瓦、石料等建筑垃圾进行破碎、出铁、五级分筛、除渣、电子配料后转换为优质再生原料,生产标砖、小标砖、小空心砖、大空心砖等4类免烧砖,变废为宝,产品供不应求。对于不能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渣土,则由大理鼎盛渣土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大理鼎盛渣土填埋场日处理渣土2万方左右,总库容500万方,运作方式主要是有偿回填、清运和填埋。公司的正常运营,有效解决了建筑渣土在不同项目和区域间的相互回填利用,解决了城市建筑渣土乱堆乱放、偷倒乱倒的环境难题。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段怀祖介绍,目前我市在各乡镇和城市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设立了建筑垃圾中转收集点,对建筑垃圾实行统一管理。段怀祖告诉记者,在建筑垃圾的处置上,我市还实行公司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尽量提高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促进建筑垃圾处置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市域内产生的建筑垃圾基本能够消纳。

  强化“脏乱差”治理 营造优美环境  

高耸林立的楼房、绿化整洁的街道、器材齐全的广场、清新静谧的小区,游走于大理城乡,你会惊叹于她的美丽。这美丽缘于我市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城乡环境整治。

为进一步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切实改善城乡环境,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治理“脏乱差”问题,我市结合实际,做好主次道路和街巷的清扫保洁工作,抓好城乡净化亮化美化;全面清理占道经营、乱摆摊设点经营现象,认真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倡导文明出行;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行风评议,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强化“脏乱差”治理,极大提升我市城乡环境卫生,营造和谐优美的城乡环境。

“通过环境卫生整治,最大变化就是垃圾清运量,往年每天的清运量是450吨,现在达到500吨,最多的时候达600吨。”段怀祖介绍,截止10月底,全市共清运垃圾152547.77吨,随着垃圾清运量的增加和污染源的减少,全市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

天空湛蓝白云朵朵,湖水涟漪碧草青青。走进我市城区,干净整洁的街道、布满绿意的绿化带让人心情格外舒畅,人在城中、城在绿中、绿在画里,这个令大理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和梦想,正一点一点地展现。           记者 罗绍亮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