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社区)文化室、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重点文化惠民项目。2011年至2013年,全市共投入3267.88万元(含中央、省、州补助资金和市级财政资金),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取得成效。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文化惠民工程,制定工作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市文化事业经费增幅均高于市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人均文化事业费高于我州平均水平。经过多年努力,全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农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的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市博物馆被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市图书馆被命名为国家二级图书馆;全市11个乡镇文化站均配备了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乡镇文化站均挂牌“农民文化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并统一配备了4兆宽带服务的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终端。全市建成111个村级文化室、31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配备了音响设备、书柜桌椅、数码相机等文化专用设备及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终端。建成农家书屋141个,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全面覆盖。深入推进“文化惠民示范村”创建工作,喜洲镇周城村、沙村创建工作圆满完成,开展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乡村特色产业文化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以上。
公益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坚持文化阵地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全面推行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2011年至2013年,市图书馆接待读者31.83万人次;大理文化馆、下关文化馆每年免费开放时间累计5000多个小时,活动人员达2万人次;市博物馆接待人数3年累计近345万人次;在大理文化馆、明珠广场、全民健身中心等组织开展周末广场文艺演出各100多场次,惠及观众30余万人次。电影放映“2131”工程深入乡村,组建了14个放映队,每年完成乡村1332场次、城区广场400余场次的电影惠民放映。每年元旦春节期间深入各乡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12场次,积极组织开展春节、三月街民族节等系列文化活动,以传承和弘扬白族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为宗旨,积极培训辅导基层文艺骨干,每年开展30余期文化培训,参训人员6000余人次。
文化工程项目推陈出新。启动实施大理文庙恢复重建项目,项目规划用地12200.9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843.6平方米,工程预计2015年底完工,项目集祭孔、儒学交流、文化馆、图书馆业务开展及市民休闲娱乐等功能。启动大理美术馆建设项目,项目选址大理弘圣寺(原大理市教师进修学校),用地约25亩,建成后将满足广大群众和文艺爱好者展览、培训、创作等需求。
体育惠民工作成效突出。自2010年以来,我市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工程”、“大理州三个二”工程等46个项目。其中乡镇灯光篮球场项目5个,行政村和社区项目41个,共争取补助资金173万元;2014年起,市政府在行政村、社区安装健身路径,目前各乡镇的项目选址工作已完成。积极开展群众体育赛事,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普及和发展。近年来我市成功举办环洱海自行车赛、“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行政村篮球赛、环洱海健步走等群众性体育活动。每年全市各乡镇、机关、社区、学校、协会、俱乐部举办综合性或单项体育运动会、节假日健身活动约100多项次,参与活动的人数达10万多人次。
广播电视服务覆盖城乡。“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完成3952套“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并向符合条件的89户农户免费发放了彩色电视机;“十二五”期间,全市完成89个自然村1046套“村村通”工程任务。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工程建设涉及下关镇、太邑乡等5个乡镇16个村委会的5080户。截至今年5月底,已安装开通2865户,市广播电视惠民服务落到实处。 记者 王淑云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