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凤山脚下,祖祖辈辈都是农耕之人,他们靠着勤劳的双手,一直过着安定、踏实的日子。
父亲从小就目睹了爷爷的劳作和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是种了收、收了种;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天天如一。年轻的他总觉得爷爷没本事、没出息,一切都是平淡无奇。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父亲悄悄溜出家门,从军去了。在昆明巫家坝机场的军营里,一名教官拍着父亲的肩膀,高声说道:“小伙子,机关枪就是专门为你这样体格的人制造的。”年轻时的父亲,身材高大魁梧,他凭着良好的体质,刻苦训练,入伍不到一年,就以突出的军事技能,被升为机枪班班长。那时,父亲还不满20岁。
而家里的爷爷奶奶万万没有想到,家有田地几大块,吃穿有余,可这一根独苗,却背着父母当兵去了,整个天都快塌了。“赵家绝不能无后,不能断了香火。”奶奶没日没夜地流泪,爷爷绞尽了脑汁,想尽一切办法,又是花钱送礼,又是托人找关系。
在军营的一个角落,父亲看着奶奶寄给他的信……唉,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母盼儿回家竟是用生命来呼唤他。父亲的泪水,一滴一滴落在了信纸上,奶奶的深切期盼也涌入了他的心底,终将他那颗硬如铁石的心软化了。人总算是回到了家,可父亲的心神还常常游荡在军营,特别是那挺乌亮的轻机枪,还时时历历在目。
一天,爷爷将一把新锄头放在父亲面前,并语重心长地给他讲了祖上传下的良训:锄下有黄金,看你勤不勤;人贵在于勤,人勤地生宝;人勤一生富,勤是福之源……。
之后,父亲每天都跟着爷爷,像头永不乏力的老牛一样,风雨无阻,寒暑不避,勤耕勤作。看着每日的劳作,他似乎看到了这20年来,所有吃的、穿的,把他养育成现在这么个壮小伙,不都是爷爷用手中的那把锄头,一锄一锄,辛苦挖来的吗,多不容易!
人心都是肉长的。父亲扛起那把爷爷早已为他准备好的新锄头,双脚踏踏实实地站在了那片养育了祖祖辈辈的红土地上。父亲在精耕细作农田的同时,从少到多,还饲养了一些骡马。当他看到条件已成熟,就义无反顾地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下手中的锄头,田地请人来耕种,自己拿起马鞭杆当“马锅头”,赶马走夷方,经商做生意。他凭着身强力壮,胆大心细,吃苦耐劳,马帮一赶就是两年多。
在轰轰烈烈的土改大潮中,父亲很顺利地将所有田地和骡马,一一记在了集体的账本上。按他当时所拥有的财产,远超过了贫农的界线,可他却未受到任何冲击。原因很清楚,父亲一直遵循着一代代传下来的良好家风———本分做人、勤奋做事。一切家产都是用他自己的劳动换来的,“剥削”二字根本粘不到他身上。生产队时期,父亲在白天正常出工干活,其余时间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帮队里养马、赶马车,队里每天都给他记双份工分,这样的情况,在全村只有他一人。不论是在解放前为自家干,还是解放后为集体干,父亲都是一如既往,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收获的不单是物质财富,更宝贵的还有精神财富。
如今父亲老了,他虽然没有给儿女留下多少财富,但却在儿女面前,把良好的家风展现得那样地深刻,那样地完美。从父亲脸上一道道深深的皱纹里,我仿佛看到了那一片片金黄的田野。在父亲那双历经沧桑的手中,我还看到了千千万万勤劳的双手,托起了一个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同时也托起了一个美丽富强的中华大家园。
此刻,我要重写一笔:勤奋者光荣,劳动者受尊敬,天道总酬勤。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