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4年9月3
星期三 第216期

大理时讯人文大理 大理白族唢呐 无为寺(含元杉、明钟) 大理市工商联关于第四届云南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拟推荐人员公示 大理故事,从99吧开始(下)

第4版:人文大理 PDF原版PDF下载

大理白族唢呐

2014 年 09 月 03 日 星期三 阅读:21

在白族的农事庆典、婚丧嫁娶、民间节日和民俗活动中,唢呐吹打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的节日、活动和不同的环境、仪式中,唢呐乐曲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其乐曲之多、内容之丰富,是其他任何民族乐器无法相比的。

唢呐在大理白族民间广为流传。早在明朝时期,唢呐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就充当了主奏乐器。据明王圻的《三才图》载:“唢呐,其形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不知其起于何代,当时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杨升庵《野史纪事》中说:“明太祖甲子十六年,迁中土大姓以实云南,此乃政府移民迁入滇中而散居各郡。”

作为白族民间传统吹奏乐器的唢呐,属双簧气鸣乐器,形制与汉族唢呐相同,由管身、簧哨、芯子和喇叭组成,不设气牌,全长40厘米。管身木制,以采用香樟木制作为多,管长24厘米,正面开有七个圆形按音孔,不设背孔,下接铜制喇叭碗,碗径12.8厘米。演奏时,管身竖直,双手扶管,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按下四孔。簧哨垂直含于口中,用循环换气法吹奏,并常用颤音、打音等技巧装饰旋律,声音高亢、嘹亮,音域宽广,其所演奏的乐曲常作四度、八度、九度、十三度大跳。白族唢呐的演奏方法十分讲究运气,以便于长时间连续演奏。口内技巧和手指技巧紧密配合,常常采用“借字”、“虚字”,民间把它称之为“垫音”。白族唢呐乐曲的特点是音域宽广,较多出现四度以上的跳进音程,十度至十二度以上的跳进音程亦常见。延长音多加装饰性颤音,当乐曲进入高音区后常用“超吹法”吹奏,形成高亢热烈的情绪。乐曲使用调式以微调式、羽调式居多,商调式、角调式次之,因而形成粗犷、明亮、强烈、奔放的独特风格。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旋律欢快、情趣激昂的《划船调》、《耍龙调》;增添婚礼喜庆气氛的《迎新调》、《交杯酒》;饱含悲伤之情的《哑子哭娘》、《离别歌》等。

唢呐在大理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唢呐演奏活动农村比较集中,许多艺人都是代代相传。由于受地理环境、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习俗、语言特点等方面的影响,白族唢呐与白族人民朴素、率真、慷慨、达观的性格融为一体,成为白族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大理白族唢呐于2010年6月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资料由大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提供)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