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扇是大理的特产,因形如斜扇而得名,是大理白族人民的风味食品。由于美味可口,不但是当地人们喜爱的小吃,也是宴席中的名点。
乳扇是一种牛奶制成的乳制品,长约定俗成5—30厘米,宽10—12厘米,呈斜长扇形,两扇叠套在一起,称为“一对”,呈乳黄色,油润光滑,清香甜美,营养丰富。
制作乳扇时,先在锅内加入半勺由木瓜制成的酸水,加温至70℃左右,再以碗(约500毫升)盛奶倒入锅内,牛乳在酸和热的作用下迅速凝固。此时迅速加以搅拌,使乳液变为丝状凝块后,用竹筷夹出并用手揉成饼状,再将其两翼卷入筷子上,将筷子的一端向外撑大,使凝块大致变为扇状,最后把它挂在固定的架子上晾干,即成乳扇。在晾挂中间必须用手松动一次,使其干固后容易取下。按此法制造乳扇时,每制一张乳扇后,都需将锅内酸水倒出,重新放入新酸水。但使用过的酸水收集起来,经发酵后还可以备用。对于乳扇制作中不可或缺的酸水,方法也较独特,是利用鲜木瓜或干木瓜加水煮沸后,经一定时间后所得的酸液即为酸水。在没有木瓜的季节,可用乌梅代替木瓜。
乳扇既可生食,也可熟吃。生食在往昔滇西崇山峻岭不通公路,运输靠马驮,赶马人常带乳扇、红糖,作为疲乏时的充饥食品。熟吃可分为煎、蒸、煮三种,其中煎炸是乳扇较为普遍的吃法,即把乳扇放入油锅内煎炸片刻,待乳扇呈金黄色后取出放入盘内,撒上白糖或椒盐即可食用,芳香酥脆,鲜美可口;还可将乳扇包卷豆沙后再煎炸,切成筒形叫“夹沙乳扇”,颇受欢迎;而蒸食法则是将乳扇放入甑内蒸软,撒上白糖,细嚼品尝,乳香浓厚,富于营养;冲煮法则是将乳扇煎炸后,揉成碎末放入杯中,加白糖食用,也可和水煮沸加糖食用,还可以把乳扇和小粉套炸做成假“紫盖肉”,作素席的菜点。
在大理的名特小吃中,利用乳扇所作的“夹沙乳扇”一直被人们称道,不仅膨酥,而且入口即化,风味独特。此外,“桃仁夹沙乳扇”也是白族风味菜,做法也较为讲究:将乳扇回软,去掉扇耳,摊开,把桃仁用沸水烫后去细皮,下油锅炸成金黄色,捞出沥干油;将洗沙、白糖、玫瑰糖、火腿末入碗拌匀;鸡蛋液加水、淀粉成蛋糊,制成蛋松;乳扇铺在墩上,摊上馅料;再将锅上火注入油,烧至三成熟,用筷夹住乳扇,边炸边滚至筒形,呈淡黄色。桃仁夹沙乳扇酥脆香甜,奶香异常,富于营养。用乳扇配以其它肉类蔬菜,也可以烹制成令人馋涎欲滴的各种乳扇系列食品。
乳扇是云南民间流传的十八怪里面有名的一怪,美其名曰“牛奶做成扇子卖”,不仅风味绝佳而且可藏数月,便于远途运输。因为乳扇是不杀生就可以吃到的动物性食品,所以大理佛门弟子、佛教信众均食乳扇。
大理乳扇于2010年6月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资料由大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提供)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