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里一个难得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来到挖色镇大城村,采访寺坡自然村的新农村建设情况。
行走在祥和静谧的村庄里,任凭微风吹来久违的天籁清韵,不远处秀丽的水库似一颗镶嵌在碧玉上的明珠,在阳光下熠熠发光。一路上,不时可以看到村民们淳朴而又幸福的笑脸……
看到我们边走边感叹,大城村村委会主任赵庆能一脸自豪地说:“寺坡村是这两年才快速发展起来的,如果你们几年前来这里,可和现在完全不同呢!单是那条进村路,就相当老火。”
寺坡村位于大城村进村路以东方向,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寺坡村四周均为耕地,与大城村主体村落隔开。而大城完小、大城村幼儿园与大城村老进村路又同时位于该自然村之内,使其区域地位又显得较为重要。然而,因诸多因素限制,寺坡村一直以来未能得到有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极度不完善。多年来,寺坡通往大城村、高兴村的路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不要说通车,有的地方甚至连两个人并排走都有些困难。”村民们这样形容曾经的那条进村路。
“要致富,先修路”。寺坡村的这条路成了全村380口人的一块心病,更成了大城村“两委”班子的一块心病。“说句老实话,现在想起来我还觉得累,这条路花费了我们太多的心血,光是那些挡墙就做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最高的地方达到了9米多高。而最困难的还不是这一点,是路边的12户村民把自家的房子延伸到路边,占用了道路。我们一边要耐心和他们沟通,一边又要赶工程进度,真的很不容易。”赵庆能一边向我们介绍修建这条路的艰辛,一边感慨。
顺着赵庆能手指的方向,我们发现,这条全长为700余米的村内主干道,现在看起来宽敞、干净而又整洁,不时有人在路上溜达着、交谈着。今年已60岁的村民王锦秀正悠闲地领着2岁多的小孙女在路边玩耍,看着小孙女在路上欢快地蹦来跳去,王锦秀感叹不已:“原来的那条路又烂又窄,娃娃上下学又必须要走,我们非常担心,遇到下雨天,就必须得接送他们。现在可好了,我们也不用再担心这个问题啦!”
路修好了,从此进出再也不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地颠簸在狭窄的泥路上了,没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村民们高兴的了。就连当初被拆掉了3间房屋的村民董泽也展开了笑颜:“其实说句心里话,当时确实有些难受,毕竟被拆了屋子,还没有一分钱赔偿,可后来想想,路修好了,受益的还不是我们村民嘛,所以也就想通了。”
在寺坡村,像董泽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积极支持全村的新农村建设,积极投工投劳196工次,以资代劳5万余元,筹资投劳率达到了总农户数的90%以上。
村民们如此高涨的积极性,离不开大城村“两委”班子的努力,更离不开村主任赵庆能的多方奔走。董泽就笑称:“当时拆迁的时候,赵主任曾连续守了大家7、8个晚上,连下雨天也不去休息。结果啊,有些开始不同意拆迁的村民也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到了最后不仅同意拆除自家的房屋,还积极加入到工程建设中。”
如今的寺坡村,借着被列为2013年大理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的东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积极促进村民致富,通过对路面进行全面拓宽硬化,对村内道路及农贸市场的照明设施进行亮化升级改造,对自来水管网进行全面改造,全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变,村民们的生活越过越乐呵。今年已71岁高龄的大城村老书记赵国权乐呵呵地对我们笑道:“现在国家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多,群众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以前哪个敢想过会有这样的好日子呢!”
是啊,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笑容也越来越灿烂。当我们采访结束的时候,路边一户青瓦白墙的农家院落里,就传出了阵阵孩童清脆的笑声。那充满幸福和甜蜜的笑声越过了山岗,穿过了花香,弥漫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久久不散。 记者 李锦芳 摄影报道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