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塔映照下的田园沃土上,层峦叠嶂的田野,畅通无阻的村道,干净整洁的农家庭院,蜿蜒流淌的环村小河……走进如今的银桥镇五里桥村松鹤里,仿佛走进一幅景色宜人的原生态画卷。
松鹤里自然村南临大理古城,东接大丽公路,西连国道214线,北距银桥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以来,松鹤里自然村党支部发挥优势,创新思路,奋力拼搏,积极作为,发展新产业,实现了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村容村貌明显改善、邻里互助互爱氛围明显增强、民主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四个”明显变化,美丽乡村初步展现。
健全组织 提供保障
去年,松鹤里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后,村“两委”班子和自然村党支部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明确目标和任务,努力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点代面、全面推进,因地制宜地开展好示范村建设工作。为加强领导,村里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松鹤里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和促进会,具体组织实施示范村的项目建设工作。
全面发动 营造氛围
新农村建设是以村民为主导美化家园的大好事,为更好地调动广大村民共同参与,松鹤里村利用广播、宣传栏、过路横幅、固定标语等多种形式向村民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村干部分工包片,进组入户发放“三清,四改一推广”宣传材料。并利用晚上时间,深入村庄召开村民会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广大村民讲解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有关激励政策,动员全村群众参与到村庄建设之中,形成了组织牵头,上下联动,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共同参与的良好态势,为全村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动、逐步开展、整体推进奠定了基础。
加大投入 成效显著
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是第一要务,生产发展了,村民富裕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得到巩固。通过村委会多方争取和村民们共同努力,以农户自筹等方式投资279万元,发展了鲜食玉米及各种蔬菜种植252亩,生猪养殖110头,家禽养殖1300只;在建筑业和手工业上投入了200万元,同时加强了对养殖户和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工作,适当扶持专业户、重点户进行专业化科学养殖种植,年内输出劳动力120人。通过多种形式的种、养业生产发展,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8000元左右。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金391.52万元,开展了村内主干道及污水管网建设、墙体彩绘及建筑风格整治、节点绿化、广播路灯、文化活动广场、支部活动广场、厕所及垃圾池、停车场、产业发展等建设项目。目前,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100%;“三格式”卫生厕所101户,“水冲式”改厕31户,进一步优化了村庄环境,净化了家庭卫生。
整村推进 逐步提高
在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中,松鹤里村一步一跨越,一年一台阶,村庄规划建设日新月异,水、电、路实现“三通”,电话(手机)、电视全面普及,路边绿化、村庄美化基本完成,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李松茂高兴地说:“现在我们喝的水甜了,家门口的路修好了,水沟不臭了,路边的树变绿了,我们村‘化腐朽为神奇’,从此告别脏乱差!”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村“两委”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和自然村新农村建设促进会按照分工负责、科学规划、明确预算、协调管理、逐一落实的创新工作方式,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盘子统一、形式多样、相互监督、共同参与”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模式,受到了全体村民的拥护与好评,有力而高效地完成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使命。
完善机制 加强管理
为确保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长效性,松鹤里村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做到确保村庄、道路卫生有人清扫管理、公路两旁绿化有人维护、夜间照明路灯有人开关、维修。村里成立了一支由12名保洁员组成的常年保洁队伍,配备了2辆垃圾清运车,所有农户每户配置一个保洁桶,使垃圾做到集中收集、及时清运;同时,与各户签订“门前四包”卫生责任状,成立村容整治理事会,每天专人巡查村庄、河道、路段的垃圾清扫、路灯管理及绿化工作,每周定期公布检查情况,并实施奖罚制度。这些工作措施的落实,促进了全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健康协调发展。
“我们的村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以及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村民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五里桥村党总支书记孔耀光说:“我们就是要在这些方面下工夫,大兴‘实干’精神,让美好蓝图从纸面上走进百姓的现实生活,让群众共享发展带来的成果。”
周国斌 赵志斌 摄影报道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