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读书,兴味长。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暑假是一段特别适合读书的时光。因为它漫长所以完整,可以读一些长篇的大部头著作;因为它是假期所以不被打断,相对独立和自我,可以尽情地自由阅读,自由思想。
暑假的清晨是真正的“清”晨,空气清新,气温清凉,心情清澈,思想清晰。那在云霓中初升的新日,像是处子清亮明澈的眼眸,矜持简单,清清白白;而心境,则如同通灵透彻的水晶,如同山涧清明的灵泉。此时读书,吸收超越历史时空的智慧精华,让思维射向广阔的天地,让心灵沟通过去和未来,可以吸收更多的知识,使大脑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这是读书最好的时光。
想象一下吧,清梦初醒的午后,煮一锅甜甜的绿豆汤,扔几块从冰箱里捣鼓出来的冰块到里面,端到院子里白果树下,坐在藤椅上将喜爱的书随手翻翻。结果不经意间竟翻到了这句———“在雨后的仲夏白日里,麻雀的吱喳虽然使人略感到一点单调的寂寞,但既没有沙子被风扬起,拿本书来坐在槐树下去看,还不至于枯燥。”———沈从文的文字,本身清婉宜人,正陶醉着,恰好一缕清风吹过,只觉得清凉自心底涌起,心灵的土地上仿佛也铺满了一地阴凉儿。
其实此时最妙的是读点儿唐诗宋词。“何以消暑热,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诗人白居易明明白白告诉我们端坐庭院,室无杂物,心无杂念,心静自会有清风。这是多么诗意的境界。更加洒脱不羁的是李白,你看他“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诗人在炎热酷暑中,隐于山林,脱下衣帽,浑身赤裸,真是通体凉爽,快哉快哉。相比之下高骈的诗句就亲切可人,更富有生活气息了。他在《山亭夏日》中这样描绘,“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诗人站在池塘边的树阴下,只见楼台倒影,水光潋滟,忽感凉风徐来,花香袅袅,一抬头,原来满架蔷薇都已盛开。
白天的喧嚣和尘埃慢慢落定,星星点亮了夜晚的宁静。窗明几净,岁月静好,铺开书卷,那一粒粒美丽的文字像闪着晶莹光泽的钻石般,像悄然凝聚在草叶上的露珠。夜读,让夜晚显得优雅而诗意;夜读,让生命显现出纯粹和丰满。
很多人喜欢冬夜读书,以为是绝妙的享受。我却觉得冬天读书有一个很大的弊端,手指未免会冻僵不可屈伸,案头的一盏热茶,未免变冷不得入口。而当盛夏的太阳裹挟着酷热的巨浪奔袭大地,树上的蝉鸣奋力地欢唱着永不倦怠的情歌时,如果你愿意亲近书卷,不但可以躲开酷热的侵袭,获得心灵的清凉,还可以读有所思,读有所获,在书香的陪伴下轻松地走过苦夏。
柳公权有一句话———“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说实话,我也热爱这一段在书香袅袅中度过的暑假。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