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大理市市政向“精细化管理”迈进,为大理市申报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形象基础。
以落实岗位责任制为载体,环境卫生寸寸有人管。实行定路段、定人员、定职责,谁管理谁负责,确保路面环境卫生质量;要求各责任人定时到城区39个签到点签到,把定岗定责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贯穿到清扫保洁、垃圾收集清运、收费、监察、公厕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各市容管理中队还配置了扫帚、撮箕、铁铲、竹筐等清扫工具,对每一寸街道时时清扫。
积极探索环卫工作新路子。对生活垃圾挂桶车清运任务对外承包,严格遵守和落实安全生产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严格公厕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公厕管理制度、卫生保洁消毒制度和考核扣分标准,加强公厕管理;及时对堵塞的公厕进行疏通清理,对损坏的设施、配件及时更换,确保完成市辖区内39座公厕日常保洁、定期消毒等工作。
以“门前三包”为抓手,把群众性维护市容市貌化为具体行动。坚持嘴勤、腿勤、手勤和宣传教育到位、服务到位、处罚到位的管理方式,扎实开展“门前三包”工作,仅一年内,就发放宣传材料5300份,批评、宣传教育1700人次,与临街商铺、餐饮门市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8500余份,主街主道实现100%配备垃圾容器;围绕及时清除覆盖为基础,查处打击为主导,认真落实“巡、清、停、抓、疏”工作,有力地打击和控制了小广告泛滥;加强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占用人行道管理,取缔机动车上人行道乱停乱放,保障人行道顺畅;采用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方法,对影响市容市貌的违章占道经营的小菜场、烧烤摊、小摊点清理整顿;及时查处渣土运输车沿途泼洒、随意倾倒垃圾现象;各相关部门联合向社会发出禁止在学校周边摆摊设点的通知,严令禁止在学校周边100米范围内摆摊设点,维护学校周边市容秩序。
以实现城乡环境相统一为目的,扎实抓好项目建设。严格按照“2333”工程要求,抓好洱海流域垃圾收集清运处置系统建设项目的日常监督和管理,不断推进项目建设。挖色、喜洲镇和下关镇南区三座垃圾中转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累计完成投资3810万元,各乡镇配置了1002个收集箱体、99辆收集车,购置了3辆垃圾转运车、1辆吸污车;率先在全省同类城市使用垃圾收集清运处置管理系统信息化,使城市管理向科技化管理迈进。 涂序波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