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市银桥镇北五里桥村,有一个古老而美丽的白族小村庄,它的名字很特殊,由四个字组成(一般村名由3个字或2个字组成),叫做沙栗木庄,村中有一棵形如巨伞、树龄达360多年的黄葛树(榕属),村民将其称之为“将军树”。
沙栗木庄说起来小,其实一点亦不小,名气在历史上早就远扬。有诗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相传明代万历名相张居正曾在村中的文昌宫居住学习、近代国民党元老李根源将军曾到此造访,村里的本主庙供奉的本主是明代大将军傅友德。而说起村中的“将军树”,在村民中还流传着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和传奇来历,“将军树”一生“命途多舛”、险遭三次不幸,最严重的一次是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由于当时气候寒冷、缺柴少食,一天,驻扎在村里的几个国民党士兵手持刀具准备将树砍掉作柴火,见此情景,村民心急如焚,纷纷跑到树下进行阻止,但几个国民党士兵置之不理,执意要砍。情急之下,村民想出一招,拿出国民党元老李根源将军曾到村里看望本村同盟会会员遗属、云南省警察局局长洪振宇少将时留下的一副赞美沙栗木庄的对联,见李根源将军墨迹对联,几个国民党士兵吓得逃之夭夭,“将军树”逃过一劫。为纪念李根源将军的功劳,让后世铭记将军的威名和这一段历史,村民将黄葛树命名为“将军树”。
虽然此次免遭一劫幸存下来,但“将军树”之后的路并不平坦,在解放后和改革开放初期,由于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将军树”两次出现枯死现象。自古惜树、爱树的村民们自发地出工出劳,为树砌建围栏、添土浇水,在村民们的抢救保护下,这棵被村民称为“神树”、“风水树”的“将军树”最终两次起死回生,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
历经几个朝代和世纪、逃过“三次劫难”、与时代同命运、奇迹般存活下来的“将军树”,在改革开放、美丽乡村建设中,犹如“古木逢春”,生机盎然,枝繁叶茂,形如一把巨伞矗立在村中心,也像一位忠诚“卫士”,日夜守护着沙栗木庄和人民。2014年4月,“将军树”被大理市人民政府正式确定列为大理市的“名木古树”。记者 李世奇 摄影报道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