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块白文是古代白族知识分子利用汉文给白语注音,或在汉字上加、减偏旁制造白文,书写自己的民族语言。因是汉字型的,故称“方块白文”。根据历史文献资料,方块白文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可以追溯到隋末唐初。
从白文的种类来分主要内容包括:1、有字瓦及碑刻铭文。有字瓦上一般模印二、三字,多者七、八字。如“大罗全四年”说明瓦的生产时间,“官苜”则说明瓦的用途等,而碑刻则如铭文《大理三十七部会盟碑》(公元971年)、《大理国铜观音造像后的铭文》(公元1147年—公元前172年)、明代杨黼的《词记山花咏苍洱境》(即《山花碑》)等;2、写本佛经,如南诏隆舜时期的《护国司南抄》、大理国段思廉保安八年(公元1052年)的《保安八年佛弟子比丘释道常荐举七代先亡写疏一卷》等,都用白文以注释;3、白文书籍有《白古通》、《玄峰年运志》等;4、大本曲、吹吹腔、白祭文、民歌等手抄本,有些目前仍保留在民间。
方块白文以四种方式巧妙地利用汉字来记录白语,其特点是1、音读汉字:利用汉字的字音来表达白语的意思,仅把汉字当作注音符号,不顾及这汉字固有的字义。如白文“息波”,白音sv35,白语词意是曾祖父;2、训读汉字,利用汉字固有的字义,读白语同义词的音,类似日语中的训读汉字,例如白文汉字“是”,白音“tsω33”,白语词意“是”;3、直接借用汉字。4、自造新字,利用汉字的偏旁结构造白文。少数是会意字,多数是形声字。例如读音为“tsha55”的白文,结构上日下山,词意是“早饭”;而读音“piε44”,结构从口别声,白语词意“问”;白语读音为“Y55”,结构左意鱼右务声,白语意思“鱼”等。
大理“方块白文”是白族先民曾经创造、使用过的本民族文字,在历史的长河中曾起到记录和表达白语的功用,并在大理国时期的政治、文化交往和人民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尽管元朝以后大理的“方块白文”曾惨遭灭毁,留下来的白文碑刻、文献已为数不多,但即便如此,现存的“方块白文”对于研究云南文化史、白族史以及白族语言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005年9月方块白文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资料由大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提供)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