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4年4月8
星期二 第114期

大理时讯清碧溪 母亲的灶台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识问答 大理市荷花片区公共租赁住房报名公告 消防提醒:大风天气更需管好可燃物

第4版:清碧溪 PDF原版PDF下载

母亲的灶台

□ 作者 ○包光潜 2014 年 04 月 08 日 星期二 阅读:15

在路上,我就盘算着,母亲一定在盼着我的归程。母亲老了,我也不再年轻,我们的心思正在渐渐地靠近。年龄是一剂越熬越浓的中药,需要岁月的炭火慢慢地煎,而清明恰恰在这个临界点上,把握着火候。

回来了?母亲声音很小,跟往常大约不同。我说,回来了。然后,我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飘向那青烟缭绕的远山,那里有我的祖先和我的父亲。

母亲说,就不要到坟山上去了,就在田地里烧点纸钱,山上柴禾太盛,弄得不好就着火了。母亲连续说了三个“就”字,显得很无奈。虽是这么说,但我和弟妹们还是开辟了一条通往坟山的路。以为祭祀是一个很短的仪式,没想到所有的坟头都长满了荆棘和笪竹。我和母亲坐在地上,一如既往地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母亲说,等我死了,别把我葬到这里,就葬在屋后的山上。弟妹在远处听见了,说,你死了,反正不知道了,那还不随便我们啊。我狠狠地剜了他们一眼———真是不会说话!

不知不觉,过去了好几个时辰。墓地的周围终于被清理干净。为了不引起火灾,我们还是按照母亲的意思,纸钱不在坟头上烧了,等祭祀完毕再寻找一块开阔地。摆祭品的时候,我突然感到惭愧。每年祭祀,我和弟弟都是从城里带回来一次性餐具,而真正的祭祀是需要真的碗筷的,而且要做清洁,要在俗客饮食之前做好。母亲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不要紧的,祖宗不怪罪你们。说完,她将竹篮上的毛巾掀起,传统的、丰盛的祭品显现在我们的眼前。

母亲这时才露出了笑脸,不无骄傲地说,这是祖宗们最喜欢吃的柴禾饭。话音未落,我们就已经闻到了柴禾饭的馨香。呀,真香!妹妹不懂事地将鼻子凑了过去,差一点将涎火滴到祭品上。

祭祀完毕,刚刚缓过神来,弟妹们央求母亲,中午做一餐柴禾饭。母亲说,我早准备好了,不过,你们可是沾祖宗的光啊。我突然转过头去,手持弯刀,将弟妹们砍倒的柴禾削去枝叶,打成捆。妹妹说,哎呀,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呢,这么好的柴禾,丢了多可惜啊!能烧好几顿饭呢。

回到家,母亲的灶台又泛出温暖的光亮,处处油光可鉴。其实母亲平时也是很少做柴禾饭的。我们子女都在外地,她一个人在家,生柴火做菜烧饭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给她配置了一套现代餐具,和城市没什么两样。

母亲说,平时用灶台不多,但每隔几日还是要擦一下的,逢时过节,不把灶台烧热心里就不踏实。烟囱长年不冒烟,那还能算是人家啊?

母亲说得确实有道理。可是,时代不同了,几乎所有的村庄不再有炊烟缭绕,几乎所有的田野不再有耕牛行走。我少年时代走过的土路没有了,板桥不见了,河流消失了。回乡之路,其实也是伤感之路。怀旧让我感觉自己渐渐地老了。

弟妹去田野踏青了,而我却坐在灶台下,不停地为母亲续柴。母亲站在灶台上,熬油,炒菜。母亲说,火大了;母亲又说,火大了。我知道续柴过速,不仅浪费,而且极易将饭菜烧坏。该大火时,必须大火;该小火时,必须压低火苗。后来,母亲有点不耐烦了,说,你也到田畈里走走吧,不要老是呆在家里。

我说,不!然后我一句话也不说,听着母亲的口令,该续柴时就续柴,不续柴时,就望母亲渐渐多起来的白发。哦,母亲的灶台就是我的家,我就喜欢回到有母亲绕着灶台的家!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