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4年3月4
星期二 第090期

大理时讯清碧溪 母亲的蛋炒饭 鸭嘴神兽(藏石鉴赏) 惊蛰于飞 三      月 发生火灾时人被困在室内怎样呼救

第4版:清碧溪 PDF原版PDF下载

惊蛰于飞

□ 作者 ○张凌云 2014 年 03 月 04 日 星期二 阅读:11

二十四节气当中,似乎没有哪个比惊蛰更有激情,更加豪放。中国文化讲究温柔敦厚,中国人含蓄惯了,恪守中庸之道,不管给什么东西命名,都力求典雅隽淡,中正平和,其他节气大抵如此,唯独对于惊蛰却一反常态,给人以不一样的中国气派。

惊蛰这个名字,极富诗性美。诗曰,“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意境俊逸动人不说,而惊蛰却远非此类形容所能概括,用“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来喻其风神气度更为恰当,若以鸟儿比拟,惊蛰不是低飞的燕雀,而似一只巨大的鸾凤,翅膀一张,就秀给整个世界一片斑斓。

按照通常的解释,惊蛰以春雷震动,蛰虫惊起而命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这样的注解,本身便是场面宏大而令人振奋的,它超越了如沐春风、如享甘霖的心平气和,却让人的血管呼啸,思想沸腾,让人全身聚集起一种力量,如喷气式飞机立在一马平川的跑道上,轰鸣,加速,起飞。

如果说立春确定了春的主题,开启的是序曲或第一乐章,那么,惊蛰奏响的则是关键的转调部分,接下来才会有高潮,有结局。以维瓦尔第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春》比照,《春》由“快板———连续弱的广板———快板”三乐章组成,惊蛰相当于二三乐章的交集,在倒春寒肆虐的氛围里,春意如突然喷发的火山,汹涌覆盖了整个原野,真正颠覆传统的,是惊蛰,惊蛰以一飞冲天的气概,带来了田园舞曲的喜悦狂欢,带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

历代文人墨客从来不吝惜对惊蛰的溢美之词,如韦应物的“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元稹的“春雷一声发,惊燕亦惊蛇”,陆游的“春雷惊蛰户,海日浴鲸波”,或清新自然,或明白晓畅,或气势恢宏,满怀的都是欣愉急迫之情。惊蛰的妙处,核心在于一个雷字,大地萌动春初发,于无声处听惊雷,无论于人,于草木,于万物,都在霹雳作响的春雷声中一朝苏醒,世界由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惊蛰带给我们的,又不仅仅是春天回归一样的单纯。

还是以雷为引。“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这是鉴湖女侠秋瑾的诗句。惊蛰,惊醒的是大地万物,惊醒的更是思想灵魂,乃至国家民族。“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是多么伟岸的气概!她超越了前人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劝喻意味,以一代巾帼的身体力行和慷慨赴义,令多少男儿黯然失色。春雷响,惊蛰到,就应当像大丈夫顶天立地,敢作敢为,一扫曾经的萎靡与低徊,干出一番事业来。还是放翁说得好,“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这个蛰户实在是太意味深长,就连虫儿草儿都争先恐后出头了,何况贵为万物灵长的人呢?

“凤凰于飞,和鸣锵锵”,回到文头的比喻,如果说惊蛰是一只巨大的鸾凤,那么,与它一起飞的则是一颗昂扬向上的心灵,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经过了一冬的蛰伏、休整,现在该是重新上路的时候了。当展翅扇开冬天的雾霾,阳光已扫过大地的阴影,满眼一片葱茏风光。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