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异彩纷呈,门派林立,其中如昆仑派、武当派、少林派、峨眉派等经典门派,可谓家喻户晓,闻名遐迩。自古以来,无论何种武术门派,都与祖国的名山大川、古迹胜地有着深厚的渊源。卓尔不群的大理点苍派武术,便是依托源远流长的大理历史文化,以钟灵毓秀的点苍山作为门派象征和旗帜,历朝历代与内地武术不断兼收并蓄,相互交融,最终形成具有显著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武术体系及门派。
历史上,大理各族人民在较早接受汉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崇文尚武的优秀传统。据史籍记载,早在唐代南诏国时期,南诏特有的铎鞘、浪剑、郁刀就已经蜚声中原;红衣僧人精通飞钵术,不但用于强身健体,还广泛用于战事活动。宋代大理国时期,世袭的相国高氏家族已精通南中诸拳棍。此外,历代高僧、道士、侠客也多在大理地区居住并传授武艺,促进了点苍派武术的完善与成熟。
从门派渊源来说,点苍派武术集合了昆仑派、武当派、少林派、峨眉派等各家之长,并由此派生出各种神秘功法、拳术多达400余种,各种器械套路多达150余种,最终发展成蔚为大观的大理民族武术。
点苍山属横断山脉南支,屹立在云贵高原西部,与洱海一同构成苍洱生态文化区,是白族文明的中心区域,是五百年辉煌灿烂的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的核心腹地。南诏王异牟寻仿效中原王朝分封“五岳四渎”时,将点苍山封为中岳,其意乃为“镇国安邦,护国佑民之居中山岳”。点苍山绵延百里,连肩翥翼,海拔3074米至4122米,有九座山峰平均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苍山十九峰奇峰俊俏,十八溪水蜿蜒流淌,自然风光绮丽,古刹名寺林立。隋唐之际,佛教传入大理,点苍山便被誉为释迦修行的“灵鹫山”。据有关大理的各种地方野史和民间传说,点苍地区的奇人奇术比比皆是,从唐代开始,无数高僧名道,游侠烈士跋山涉水,纷纷落籍遁隐点苍。闻名遐迩的点苍灵山在武术界有着巨大的感召力,由佛道修行练身所带来的各种内家功法和各种武术精华,逐渐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据明李浩所著笔记杂说《三迆随笔》载:“……阁罗凤于天宝事发,而演武点将,建点将台、演武场于点苍神祠,年三月旬,演武操习。……”而明玉笛山人所著笔记杂说《淮城夜话》也有记载:“……元至正年,玄素(张三丰)入滇,与点苍中峰玉皇阁道长陈玄子识,留居一载,谈甚契合。授拳术于陈氏、杨氏、段式后人,其术形柔态美,气布全身。……”据此可知,元至正年间,精通太极并自成一家的张三丰也曾落足点苍,并将所创的、之太极拳剑传授后人。
作为点苍派武术的代表性传承人,白侍儒先生出生和成长于大理知名的民族医药和武术世家。据史志记载,白氏先祖白和系中原人,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从父弟白敏中的后裔。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05年)落籍大理,以医术和武功著称,被大理国国君段思廉留于禁内,尊为医长,祖祖辈辈一直担任着宫廷御医与武术教练。大理国亡,白氏沦落民间行医,融入白族,操白语,习白俗,世居崇圣寺三塔侧大营盘村(今三文笔村)。白氏三十五代孙白玉廷,创建了大理中医药骨伤科“宝林堂”,名噪一时。同时,白玉廷还成为深谙点苍秘笈的武侠大师杨大力的得意门生,从杨氏家传中获得了太和拳、擒魔拳和富于点苍风格的五毒拳(蜈蚣、蛤蟆、蜘蛛、孔雀、乌稍蛇)等相形拳的武功秘笈和真传,以精湛的武功荣任清末云南七十六镖的镖师,与当时大理著名的武术大师陈宝廷、涂玉廷并称“大理三廷”。
大理点苍派武术是中华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源于崇文尚武的大理各族人民在开疆拓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创造和积累,又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内地各武术门派的精华,从而形成一整套有着系统功法、系列器械、系统理论的武术体系,是一笔极其丰厚和有待挖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原武术文化与大理民族武术交流融合的典型代表,大理点苍派武术中的部分精华武术套路在中原地区已经失传,通过大理点苍派武术,对研究中原武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2013年10月点苍派武术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资料由大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提供)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