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倾注真情,保障民生。市委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保障民生投入,全市民生领域财政支出达28.2亿元。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完成大理二中、下关六中改扩建工程,市特殊教育学校建成投入使用,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校安工程建设,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重大疾病防控、妇幼保健、爱国卫生等工作有效加强,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84%。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大理文庙恢复重建项目启动实施,白族广场舞蹈《喜悦霸王鞭》荣获全国艺术节金奖,环洱海自行车赛、大理国际太极养生高峰论坛、洱海国际音乐节等大型活动成功举办。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城乡养老、低保、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市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七)协调各方,团结进步。市委始终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支持政协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履行职能,支持“一府两院”依法开展工作,全面提高“两代表一委员”建议、提案工作水平。认真做好民族、宗教、侨务、老龄老干工作,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文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军政、军民关系更加融洽。认真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妥善处理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全面深化平安大理建设,综治维稳、社区矫正和社区康复全面加强,“六五”普法、“四五”依法治市工作深入推进。认真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八)强化党建,保障有力。市委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州党委关于改进作风的各项规定,严肃整治文山会海、公款吃喝、奢侈浪费、超标配车、多占用房等作风问题,以作风正党风,以党风正民心。提前谋划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健全完善效能建设工作体系,服务群众的能力明显提高。圆满完成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全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积极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培训各级各类干部4261人次,全市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制定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意见,全面启动实施“空壳村”转化试点工作。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加完善,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
过去的一年,我们战胜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取得了较好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总结起来就是要做到“六个必须”。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建设民主政治,把握正确的用人导向和舆论导向,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团结干事的良好氛围;二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护与发展并重,统筹兼顾城乡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三是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努力破解加快发展的瓶颈;四是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理顺体制,激活机制,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五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重视民利,平安和谐,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六是必须始终坚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勤廉干事,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成绩和经验的取得,是省州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历届领导班子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奋勇拼搏、真抓实干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鼎力相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向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向驻大理市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大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市内外发展形势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同时并存,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主要表现在:我市经济总量占全州的比重逐年下降,县域经济在全省的排位不断下滑,区域核心竞争力日益减弱;全市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债务负担沉重,政府融资困难,后续财源缺乏,可用财力难以支撑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趋凸显,环洱海乡村旅游无序开发,环境承载能力减弱,洱海流域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招商引资成效不够明显,投资项目体量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乏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还比较低,私搭乱建、违法排污、交通拥堵等问题突出,环保、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仍不够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欠账较多,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保障和改善民生仍需加倍努力;工作方式仍然注重管理,轻视服务,依法治理仍需进一步强化;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维稳压力不断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和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有待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还不足,“四风”整治需要继续推进,干部培养还需全面加强;在复杂局面和较大困难面前,少数党员干部还存在作风不实、方法不多、措施不力的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发展任重道远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加快实现全市各族群众美丽幸福之梦的关键之年。今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和州市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以“两保护、两开发”为核心的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为龙头,以“两区一委”率先发展为引领,以下关城区改建提升为突破,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旨,以转变作风凝心聚力为动力,优化产业布局、壮大经济实力,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产城融合发展、实现全域城镇,改革创新实践、敢想敢闯敢干。通过3至5年的努力,力争把大理市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智慧城市、世界宜居城市。
今年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力争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1%以上,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辖区工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2.8%以上。
按照上述要求和工作目标,2014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践行群众路线,建设满意大理。今年县市一级将同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必须以严肃的态度,坚定的决心,把教育实践活动谋划好、组织好、实施好。一是要领会实质。我市正处于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大理的攻坚阶段,越是在关键时期,越需要坚守群众路线这条党执政的生命线,牢记宗旨,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实际,把“四群”教育的成果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有机衔接起来,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宣传引导,强化督促指导,确保不走过场。二是要认真实践。我们必须把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贯穿活动始终,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做到改革发展稳定与教育实践活动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三是要确保实效。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批评与自我批评、整改落实解决突出问题上做出行动示范,用“脚”来丈量民生,用“心”来贴近民意,用“情”来化解民忧,让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群众看得见、真满意的效果。
(二)改革创新突破,建设活力大理。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根据省州党委、政府的具体安排部署,对方向明、见效快、操作性强的改革,要尽快拿出方案,加快推进;对涉及面广、需要上级党委决策的改革,要提前调研,按照统一要求适时加以推进;对认识还不深入、但又必须推进的改革,要摸清底数,掌握情况,择机推进改革;对需要推进的制度建设,要积极创造条件,提出创新思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结合大理市实际,关键是要在四个方面改革突破。一是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建立环境资源、水资源、城市公共资源、苍山洱海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大理古城维护费收取工作。加快“三农”金融服务创新,力争组建成立大理商业银行,盘活国有资产,支持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筑牢改革发展的财力生命线。鼓励和推动各区委、各乡镇、各部门按照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要求“选商选资”,将优选后的产业项目按照类别划归园区、乡镇管理,并将各个产业项目的利税按比例划归“选商选资”的部门和单位,打破税收属地束缚,实现产业规模化,组织集体化,投入集约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加大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扶持力度,按照“划分收支、核定基数、超收分成、转移支付、自求平衡”的原则,探索建立新的财政分成倾斜政策,支持壮大乡镇经济。二是转变政府职能方面。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治理创新,逐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大力开展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减少行政审批环节,实现政府行政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从审批到服务的转变,从上门求我批到我去指导批的转变,强化依法行政,切实解决“越位”、“缺位”、“错位”的现象,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打破政府“全能主义”的观念束缚,进一步放开公共服务市场准入,允许并鼓励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实现公共事务公共管理。三是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尽快建立城乡“两污”处置收费制度,探索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治理筹融资机制,引入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推进环保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多部门参与的联合监督检查机制,强化苍山和洱海流域监管执法工作。四是城乡发展一体化方面。加快推进全域城镇化,打破行业垄断、城乡分割和行政分割,使农民留在村镇当市民,尽快享受与户籍制度相关联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实现就地城镇化。加快形成“三产联动”的统筹城乡产业体系,推动现代农业与农产品精细化加工、旅游观光、休闲养老互动融合发展。探索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推动农村产权有序流转交易,激发农村各种生产要素活力,以农用地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力保护海西13万亩基本农田,确保广大农民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受益。
(三)壮大经济实力,建设富裕大理。按照全市“一盘棋”思想,把产业聚集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优化辖区功能和产业布局,促进旅游产业向度假区聚集,工业项目向创新区集中,开发建设向海东新区布局,有效减少同质化竞争,凸显区域带动作用,加快产城融合,聚集产业发展,壮大经济实力。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环洱海农田土壤改良,科学测土配方施肥,促进蔬菜、蓝莓、花卉、乳畜、生猪、肉牛等特色种养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快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流转,引导家庭农场和现代农业庄园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旅游农业、体验农业、城郊农业、生态农业等现代农业形式转变,着力打造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品牌。二是全力支持创新园区加快发展。紧紧围绕省级千亿工业园区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目标,全面实施“一区多园”发展战略,加大土地收储,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加快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培育中小企业成长,进一步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科学布局机械制造、生物制药、食品饮料等园区,着力打造商务核心区、产业聚集区和工业发展基地。三是全力支持海东开发建设。不断创新开发建设模式,注重做好“山”的文章,依山就势合理布局产业,全力推进新区路网、综合管网、市政设施、园林景观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海东创意经济园区、滇西国际商贸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康体休闲度假等产业,切实把海东新区建成湖滨城市、山地城市、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四是全力支持旅游度假区转型发展。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全面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加快编制“1+6”滇西中心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统筹整合全市乃至全州、全省旅游资源,做精、做强、做大旅游产业。继续推进苍洱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全面改造提升传统景区景点,培育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加快大理古城5A级景区创建,引导旅游特色客栈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环洱海旅游、乡村旅游、养生度假旅游、自驾车旅游,把大理市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