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处的大理市是一个依山伴水的高原盆地,这里风景秀丽,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漫步大理广袤的田野,春有油菜花黄蚕豆花香,夏有稻穗轻垂蔬果繁盛,秋有清清的稻香令人心醉。放眼田野周围的村庄,处处都是一派祥和的景象,漂亮的白族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春播一粒种,秋收万担粮”。1983年建市以来,从农村联产承包经营体制改革到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从乡镇企业兴起到农业产业化步伐大大加快———弹指一挥间,30年光阴过去,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理农业发展走出了“一片新天地”,农民们彻底告别了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
充分依靠党的好政策
粮食生产稳步发展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十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把着眼点放在解决“三农”问题上,营造了全社会关注和扶持“三农”的发展环境。30年来,我市积极用好、用足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并与全市农业工作实际紧密结合,从2009年起我市已累计向全市8万多农户发放良种、农资综合、购机补贴等各类资金13487.2万元,进一步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和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推动了对农业投入的加大,也带动了农业基础建设的加快。1991年至1996年我市投资2600万元建成大理市20万亩商品粮基地,2000年投入1890万元实施了园田化建设项目,2008年投入810万元计划至2015年完成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2009年投资1650万元实施了中央财政扶持现代农业蔬菜产业项目,2009年至2020年期间投资2亿元实施13.94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到2012年,全市建成高稳产农田面积13.6万亩,温室、喷灌等现代农业设施从无到有,全市农机总动力达41.04万千瓦,比1983年增长5.2倍。据不完全统计,建市30年来,我市共计投入农业基础重大项目建设达10余项,建设资金超过3亿元。
好政策换来了大地的丰收。2012末,全市总产粮食17.6万吨,较1983年的全市总产粮食12.88吨,增长37%;粮食单产由1983年的346公斤增至2012年的482公斤,单产增长40%。预计2013年末,全市粮食总产可达17.5万吨,粮食单产将达到483公斤。
充分利用地方优势资源
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
我市优越的区位和自然、环境、水利等是农业生产的宝贵资源。30年来,全市农业工作的发展,就是在不断挖掘和开发资源中打造特色花卉、优质蔬菜、特色林果、优质乳品等地方名品,使我市农业更显优势、更显特色、更显成果。
我市坚持把挖掘地方资源、培植主导品种、发展特色农业贯穿农业工作始终,全市初步建成了冬早蔬菜、特色花卉、高原乳畜等八大优势产业。2012年末,全市种植无公害蔬菜8.4万亩、优质水稻11万亩、泡核桃30.9万亩;栽种兰花1196.99万株、茶花493.16万株;乳牛存栏3.447万头,奶产量17.4万吨。奶类总产量和特色花卉种植面积分别占全州总量的40%左右,位居全州第一。
结合地方资源优势,我市坚持用产业化手段装备农业、改造农业、提升农业,不断健全完善“公司+基地+农户”产业链。到2012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289户;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286户、经纪人8000余人;创建中国名牌1个、云南名牌10个、云南省著名商标15个;建成云南东骏药业有限公司滇西(大理)中药材物流经营中心、中国(大理)———东盟果蔬拍卖交易中心等大型市场;成功申报覆盖银桥镇、大理镇、湾桥镇的省级大理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2012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完成59.5亿元,预计今年该产值可超60亿元。我市逐步走上产业化和观光型农业道路,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升和农业效益的提高。
充分发挥农科人员的智慧力量
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我市始终把农业科技作为农业工作的支撑,坚持把人才教育培训作为第一要务。建市以来,先后开展了“星火计划”、“农民素质教育工程”、“妇女双学双比”、新型农民培训等多项农科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农村群众科学种田水平和农产品经营水平得到提高。坚持抓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在农作物品种选育上,培育了凤稻、云粳、滇粳优等多个系列水稻新品,“甜脆”、“黑糯”等多个鲜食玉米品种;在种植技术上,旱育稀植成为水稻高产的主导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物理杀虫等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据不完全统计,建市以来,全市农科人员共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项100余项,农业科技支撑了全市农业工作的快速发展。
坚实的科技支撑,为我市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注入了动力,也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在基地建设中,我市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绿色防控等科技控污措施,全力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全市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3.2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达到7.3万亩,优质稻米基地面积达到11万亩,基地生产的无公害蔬菜和优质稻米分别占全市蔬菜和稻米的80%左右。在农业生产中,我市大力推广取消使用化学除草剂,提倡人工薅锄,提倡使用有机肥,提倡稻田养鱼的“一取消三提倡”生态农业建设,稻田养鱼推广面积最高达3000亩。2003年以来,有效减少农田化肥施用23198吨,节本增效17170万元,确保了全市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5%左右。
如今,大理农业在政府扶持、科技引导、市场拉动的整合下,迎来了发展机遇期,形成既注重生态效应、又以高效优质取胜的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呈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良好发展态势。2012年全市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259.48亿元、农业总产值33.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09元,分别比1984年增加增长253倍、34倍、19倍。记者 赵 璐
(图片由市农业局提供)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