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3年11月27
星期三 第027期

大理时讯人文大理 南诏国遥想 王者追逐 大理人民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节目预告

第4版:人文大理 PDF原版PDF下载

王者追逐

□ 作者 ○施立卓 2013 年 11 月 27 日 星期三 阅读:14

“汉习楼船”是昆明大观楼长联上的一个历史典故,它讲述的是一位王者对开疆拓土的追逐。

据说,西汉年间,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大夏国(今阿富汗一带)归来后,向汉武帝报告了一个难解的信息:“在大夏竟然有遥远之地四川出产的邛竹杖和蜀布交易。”汉武帝是一位痴迷权力并富有雄才大略的君主,自然对这个信息极为敏感。他思忖,必然有一条通道,从四川往西通过印度再到达大夏。如果打通这条道路,对付西南夷和西域可谓一箭双雕。于是,他派遣使者从四川往西,结果“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印度)”。不明就里、落魄而归的使者又将另一个难解的信息报告给了汉武帝,说要到身毒,得强渡一个叫“昆明”的汪洋大海,强攻一个叫“昆明”的野蛮族群。这促成汉武帝在长安筑了一个也称“昆明”的人工湖,并在湖上造楼船练水师。从此,昆明湖成了帝国扩张的象征。1000多年以后,汉武昆明已经和楼船一起灰飞烟灭,却出现了另一位虚荣心极强因而好大喜功的清朝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这位君主也怀有一腔野心,效仿汉武帝将赜和园翁山泊命名为昆明湖,每年夏天在湖上练武演操,企图将遥远的洱海故事赓续。汉武帝的昆明湖是野心的流露,弘历的昆明湖不过是虚幻的影子而已,是别人嚼过的馍。

为了证明“昆明”就是洱海,清代有位叫全祖望的学者专门写了一篇《昆明池考》,其中引用了汉武帝“作昆明池以习水战”的典故。上世纪40年代初,著名学者游国恩有一篇《说洱海》:“洱海之异名凡八:叶榆泽一也,西二河二也,西洱河三也,昆弥川四也,洱水五也,西洱海六也,弥海八也,今称洱海,合之共得九名。”在汉文典籍中,洱海之名如此繁杂,至少说明洱海在中国历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古代往往将地名和族名互称,洱海周围的族群就叫“昆明”。有些古老传说颇有意思,比如滇西的“九隆神话”。故事说:“古有妇名沙壶,因捕鱼触一沈木,感而生十子。后木化为龙,九子惊走,一子背坐,名曰九龙。”这九子分别成长为土蕃、汉人、东蛮、蒙氏、张乐进求、白夷等族之祖。这是一幅兄弟欢歌和谐社会的图画,没有半点刀光剑影的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