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3年11月21
星期四 第025期

大理时讯花甸坝 老人的小桃树 宁静阅读是一种幸福 一滴汗一粒粮

第4版:花甸坝 PDF原版PDF下载

老人的小桃树

□ 作者 ○安建雄 2013 年 11 月 21 日 星期四 阅读:14

新搬到县城里的一个小院居住,是在四月份的时候。

院子里生态很好,四五棵高大的缅桂树,不仅使得院子一片荫凉,而且是满院飘香,即使在家中睡觉,也会有缅桂花香飘入梦乡。除了缅桂树,院子里还有一株枣树,三五棵柳杉,一片竹子,一棵香樟树,两株月季花。

而最吸引我的,是院子中心圆形花坛里那棵雪松下的一棵小桃树。

我们一家搬入小院的时候,桃树上的果实正在向着成熟而努力。桃树的主干还没有碗口那么粗,树上结的桃子却不少,粗略一看,至少也有百十来个吧。

在我们这儿的农村,桃树是司空见惯的。花坛里的桃树引起我的注意,不仅是那累累的果实,最主要的,是它的生长地点。

这个院子,以前是一个单位。可以很肯定地说,没有谁会想着在院子的中心花坛里种一棵普通的桃树!花坛中心的那棵雪松,长得已经很高大,只是由于气候的原因,枝叶并不繁茂。

那棵小桃树,生长在花坛的边上,也许是果实结得多的原因,也许是上面的树遮挡住了它向上生长的空间,看似年轻的它,枝干就显得弓腰驼背了。

一粒桃核儿,不知被谁无意间丢弃在了花坛里。一棵在无意间孕育出来的小桃树,在这个热闹的小城一个安静的院子里,虽然卑微,却不遗余力地结着果实。

四月的天,还很干燥。树下的草坪因为无人浇水,几乎还保留着冬季时的残败。这里是有名的老旱区,要在六月中旬以前见到雨水,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天中午下班回家,一进大门就看见一位老人拎着一把茶壶正给桃树浇水。我走到单元楼口时,老人也从花坛里走了下来。他看见我,便说:“年轻人,听说你是新调到县里的宣传部门的?”我一听,原来他已对我作了一些了解。

就这样,我和老人攀谈起来。老人就是原来在这个院子里那个单位的职工,如今已经退休十多年。

“这棵桃树的桃子一定好吃吧?”我看着那渐渐趋于成熟的桃子,问老人。

老人笑笑说:“桃子倒也一般,但桃花好看。每年过年的时候,就开花了。从楼口走出来,看到一片绿色间开着这么一树艳艳的桃花,显得十分喜气,让人欢喜。”

老人告诉我说,他住在三楼,因为腿脚不太方便,每次给桃树浇水,只能用茶壶提一壶水。老人的孩子搬到新买的房子里去住了。老人舍不得离开这个院子,便和老伴一直住在这里。

“我的老家是山里的,”老人说,“我们小的时候,生活很困难,食物缺乏。谁家房前屋后或田间地头长一棵桃树,桃子还没到完全成熟,就差不多被孩子们偷摘完了。那时候,只要有吃的,都会觉得很幸福。”

原来,老人看到花坛中无意长出来的小桃树后,儿时生活的记忆便从心灵的最深处醒过来。虽然他已是古稀之年,但不管岁月如何更替和变迁,有些记忆是无法磨灭的,睹物思情,小桃树使老人心生怜爱,一种返璞归真的情愫,便寄托在了照看小桃树的行动上。

“现在生活好了,想吃什么都能买得到。我现在也退休了好多年,腿脚又不太方便,也去不了远的地方,隔三差五给桃树浇浇水,照管一下,每年看它开一次花,结一次果,也是一种很好的消遣啊!到了桃子成熟的时候,看着院子里的孩子来摘桃子吃,心里就感到乐滋滋的。”

聊了一阵后,老人便拎着茶壶,蹒跚上楼去了。

看着老人颤颤巍巍的背影,我就想,人总是要老去的,但只要心中有一种花朵在开放,生命里就会一直保存着温暖的颜色。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