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3年11月20
星期三 第024期

大理时讯综合新闻 唾液快速检测艾滋病法在我市医疗机构内使用 喜看藏族村的新变化 喜看藏族村的新变化 图片说明 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 市档案局举行民主生活会找不足转作风

第3版:综合新闻 PDF原版PDF下载

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

□ 作者 ○顾菊开 2013 年 11 月 20 日 星期三 阅读:8

据资料统计,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占地震伤亡人数的95%。如果说地震是群灾之首,那么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就是地震致灾的罪魁祸首。

纵观古今中外历次破坏性地震,不设防的城市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触目惊心。近年来发生的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印度古吉拉特地震、阿尔及利亚地震等,无一不是用血的教训告诉我们,设防和不设防的建筑物在地震时的破坏程度大不一样,人身安全程度也大不一样。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月,印度古吉拉特邦发生了7.8级地震。古吉拉特地区五层以下的房屋没有考虑抗震设防,基本上不具备抗震能力。震区的普杰市建筑抗震性能普遍较低,大地震在短短的30秒内便将美丽的古城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

反观日本,虽然是一个多震的国家,一般震级在2、3级的地震差不多每月都有。每当有地震发生时,电视节目中便会立即播出震中、震级、有无发生海啸的危险等消息。对大多数日本人来说,这样的情形早就习以为常。另外,日本多年以前就将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纳入国民教育的内容,许多城市每年还举行一次模拟地震演习,公民普遍具有较高的防震减灾意识。公众一般都有这样的常识,小地震时有发生,地震时不必惊慌。更不要一遇地震就往外跑,因为那样反而会更加危险。在政府网页上,都开设有防灾专栏,公布当地政府的防灾政策和措施、发布防灾训练信息,并教育市民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如何应对。正是因为地震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而且日本十分重视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工作和城市规划,所以日本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事实证明,建筑物倒塌和损毁是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直接原因,也是诱发次生灾害的主要源头,更是威胁人们生命的罪魁祸首。

目前,预测预报地震还是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一些特殊的地震虽然可以预测,但是可以预测的地震在地震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减少人员伤亡的主要途径还是靠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构筑地震安全城市,并不是寻找不发生地震的安全岛,而是建设能够有效抵御地震破坏的城市。对可能发生的地震进行有效的灾前预防和灾时救助,将地震对人的生命及财产的威胁降到最低,把地震对经济和社会的冲击减到最小,保护人的基本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基本稳定,这是地震安全城市的基本理念,也是一项事关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其中的重要内容,一是全社会的抗震设防意识,二是房屋建筑和各种工程的抗震设防。

无数次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能否按照《防震减灾法》对建筑物进行认真的抗震设防,在地震中抵御地震的能力将是大相径庭的。防与不防截然不同,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以防为主,防御和救助相结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

地震专家指出,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科学地防震避险。在建筑施工行业,人们常说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建设时只要增加3%至5%的投资,就可以实现建筑物防御6级左右地震的抗震能力。因此,加强对建筑设计、施工部门防震减灾意识和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尤为重要。提高建筑物、工程设施和设备的抗震能力,严格按照地震部门确定的设防烈度标准设防,同时对老旧房屋工程进行改造和加固,加强施工中的质量监督,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主要途径,是防患于未然的更重要的“百年大计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