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晴朗的早晨,记者到访苍山脚下大理镇阳和村委会南五里桥村。在这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秋日温柔的阳光正透过入村口的和谐坊,投射到村中幸福满溢的大小院落,阵阵清风将果木花草的清新芳香吹遍干净整洁的优美村巷,整个村落有一种隔绝了尘世的宁静与清幽,让人不忍去打破。
揭开面纱后,这个以回族为主,白族、彝族等多个民族居住的自然村,呈现给世人的除了浓郁的穆斯林文化、淳朴的乡风,还有各民族共同富裕后如山花般红火的好日子,以及一张张笑脸组成的民族团结幸福图景。
互帮互助过上红火日子
走进南五里桥村,最先认识的是村民马武超。作为致富带头人,谈及全村如何实现共同富裕,马武超想到的是互帮互助,以产业帮扶带动村民致富。
这样的发展模式,在马武超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1986年,他以做搬运工、开拖拉机起家,之后经营运输业,2002年创办了自己的物流公司。致富后,他不忘回报家乡,带动村民一起发展运输业,并充分利用南五里桥村紧邻大理古城风景区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运输业。
除了带领村民共同致富,马武超还很热衷公益事业,积极向社会捐资助学。从支持阳和完小改善办学条件,到参加每年的“爱心圆梦大学”捐资助学活动,他都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在马武超及村干部等的带领下,全体村民也形成了热心公益的好习惯,对于村庄道路、活动场所、学校、清真寺等公共场所和公益事业建设,积极捐款捐物或投工投劳。
多年来,南五里桥村党支部、村委会、促进会与寺管会密切配合、相互支持,认真开展宗教教育,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工作,扎实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使爱国爱教的精神成为全村干部群众的共识。同时,村组干部、寺管会成员等在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卫生、发展公益、民主管理等方面为群众做出表率,极大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内聚力和战斗力。
有了坚强有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南五里桥村形成了先富帮后富、致富不忘其他人的良好美德。村内先富起来的村民在帮助其他村民发展经济的同时,还每年捐出年收益的2.5%作为帮贫济困资金,在村内初步形成帮扶、救济保障机制。如今,村里仅旅游大巴车就有73辆,货运的大卡车也有60多辆。通过家家户户搞运输,大力发展建筑工程机械、清真餐饮服务等特色产业,村里的村民们都逐渐富裕起来,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万元。
民族团结展现幸福笑颜
有了稳定的发展基础,南五里桥村内各个民族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进一步促进了全村的民族团结、和谐发展。
杨娟是一位来自宁夏的回族姑娘,2004年她来到位于南五里桥村的大理穆斯林文化专科学校学习,2008年因为爱上了南五里桥村,并在这里找到了有缘人,她成为了南五里桥村的媳妇。杨娟说:“这几年,南五里桥村不仅村容村貌有了很大变化,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新变化。现在村民们的脸上总是喜气洋洋、神清气爽的,村民之间,不管是回族、汉族,还是白族、彝族,见面时都会打招呼,大家互帮互助、相处融洽,就像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的确,南五里桥村民的团结与和谐,也是记者一走进该村时就明显感受到的。在入村口和谐坊之后的一面墙壁上,用回、汉两种语言书写的南五里桥村村规民约格外醒目,其中有2条正是关于村民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和睦相处、树立良好社会风尚的;走在南五里桥村的主巷道内,能看到关于大理地区各个清真寺的图片介绍,而图片上引人注目的还是“真主酬勤、爱洒人间”、“惩恶扬善、诚实守信”这样的圣训,显现着该村对于文明新风和道德价值观的大力倡导。
此外,南五里桥村还利用每个星期五回族礼拜及斋月的时间,通过村内广播,由穆专老师轮流讲授伦理道德课,而其它民族的村民也会参加村内每月一次的文明礼仪道德学习。同时,该村通过制作宣传栏、开展科技培训和法律知识辅导,有效提高村民科学文化水平,并实施“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 等评比创建活动,有效促进了村民家庭生活的幸福和谐。
如今民族团结、和谐发展成为南五里桥村民们的共识,村民还自觉将文明道德新风尚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杨娟脸上不时露出的笑容表达了作为一名南五里桥村媳妇的骄傲和幸福,她告诉记者:“村民们已不分彼此是什么民族,只要村民家里有人生病,或是生活中出现了困难,村干部都会带头去探望,村民们也会去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我们认识的一位白族大爷,子女经常在外打工,我们平时都会去看望他,主动帮他做做家务,像我们一样互帮互助的村民在南五里桥村到处都是。”
暖阳、清风记录下了这个美丽村落建设新村“八景”、彰显“八德”新风、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有了这些宝贵的积淀,南五里桥村村民正满怀信心,通过和谐发展,让大家的生活比山花绚烂,让笑脸组成的民族团结幸福图景一代一代传下去。
记者 赵 璐 李锦芳 摄影报道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